九年“开发”七种模式同济医大七年制教育办出特色
医学高校开办七年制教育在我国尚属首创。在无成功教育教学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同济医科大学积极探索,建立了七种符合国情及校情的七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前后9个年级、两届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充分显示了其较高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1997年岁末,这项工作荣获1997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七种模式由该校副校长文历阳教授主持设计、教务处研究操作。其中,“临床双科并进床边教学模式”和“五、七学制互通淘汰模式”在国内属首创。国家教委曾以63号文件形式将七种模式推荐到全国试办七年制的医学高校。目前,部分模式已推广使用。
该校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实行七年一贯制的课程计划,注重“四个渗透”,使教学内容既能达到本科生的广度,又能达到硕士生的深度和难度;七年中拿出两段时间(共二年)对学生集中进行科研训练,在临床科研中,为每一名学生配一名导师,以保证论文水平;临床课程实行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步,主要在病人的床边进行,教师的授课学时远远少于学生的自学时间。经严格考核证实,七年制毕业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操作和科研能力均明显高于五年制毕业生,其硕士论文通过率达到100%;先后有5项学生科研成果在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中获奖,3项成果在8次国际会议上交流。在1995年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进行的七年制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检查评估中,该校总得分名列前茅。
为保证七年制医学教育质量,该校在全国率先引进竞争淘汰机制:七年分4个阶段实施4次淘汰分流,将不合格的“学生”降至五年制,并适时从五年制学生中选优“升级”。据文历阳副校长介绍,该校迄今已进行15次淘汰(七降五)和5次选优(五升七),共有44名七年制学生淘汰至五年制,35名五年制学生升入七年制。首届七年制学生累计淘汰率达到31.1%,第二届为20.1%,其中有4名学生被淘汰后经过努力又被选拔升入七年制。
(《健康报》1998年1月23日 作者: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