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梯,奉献的精神·

·人梯,奉献的精神·

“我就是你们的跟班,为你们跑上跑下是应该的。”

2011年2月20日,在陈立亮的追悼会上,校长李培根院士数度哽咽、落泪,无限伤痛地细数对他的怀念与记忆。

2001年2月,陈立亮被任命为材料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工作。2006年3月,学校又把材料学院院长的重任交给了他。

甫一上任,陈立亮就大刀阔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革: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改造,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建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研究生”直通车制度;彻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建设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强化教材建设;建立向本科教学倾斜的考核分配制度。

改革带来了新变化。学院“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出版了40多本本科专业系列教材,其中18本被列为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居全国同专业第一,部分教材被60多所著名高校采用。

在材料学院的师生中,至今还流传着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

一个是“从转出30人到转入49人”的故事。由于材料学院给学生的印象就是翻砂、和泥巴,2000年,第一志愿生源特别少,2000级学生中全年级前30名几乎全部转到学校其他专业。

陈立亮担任副院长后,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专业,引进计算机专业。2006年,大一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转专业,在不少院系痛感优秀人才流失的同时,材料学院却转进了49名学生。

另一个是“56名非正式毕业生”的故事。2007年,陈立亮敏锐地感到电子制造业转向中国的趋势日益明显,学院应该积极申报电子封装技术新专业。虽然全国当时没有一所学校有此专业,但他一方面向学校汇报,另一方面立即着手从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中挑选了56名学生,修改后两年培养计划试办电子封装技术方向。

远见卓识得到最好印证。2009年,教育部批准学校电子封装专业正式招生。同年,华中科技大学也有了全国第一批电子封装方向的正式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头等大事,引进人才就是引进新的学科方向。陈立亮毫不含糊,他对想引进的人才表态说:“我就是你们的跟班,为你们跑上跑下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