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理工大学与企业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技术进步
华中理工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与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密切合作,进行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帮助这些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提高了效益。
早在70年代初期,这所大学第一批教师参加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科技攻关和设备攻关。到了80年代,这些合作更为广泛,至今已与二汽、武钢、大冶钢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造船厂、沪东造船厂、长虹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六五”“七五”期间,这所大学每年承担的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其中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的项目约占70%。
仅“七五”期间,该校就与武钢合作完成科技开发项目17项,为武钢新增产值2.7亿元,新增利税3000多万元。其中,新三号高炉热风炉炉箅、耐磨合金冷却壁及耐磨衬板的研究与应用,是武钢从卢森堡引进图纸,以武钢生产的生铁为原料,生产出铸态高韧性及高铬抗磨铸铁。图纸要求单个铸件有400多个孔,相邻两孔中心距离偏差仅为1毫米,技术难度大,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研制出优于宝钢进口的同类产品的设备,并在新三号高炉安装成功,为武钢获得了300万元的利润。他们共同开展球墨铸铁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研究取得成果,使武钢机械总厂的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们进行〇七轧机开卷机扇形块和棱柱体球铁件国产化研究,生产出超高强度球铁铸件,性能与德国进口件一样,而成本仅为进口件的1/3。
这所大学与二汽科技合作,已完成研究课题30多项,内容涉及汽车发动机、汽车材料、汽车零件加工、汽车电子等方面,为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作出了贡献。
该校还与许多大中型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受二汽委托,已为二汽培养了专科生498人、本科生13人、研究生49人。
(《人民日报》1992年1月15日 作者:陈天照 杨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