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理工大学宽口径育人探新路规划十大系列课程 完成项目近两百
华中理工大学面向21世纪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按照拓宽的教学计划要求,深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目前已有27门和5门课程分别获得校级和省级优秀课程称号,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该校以充实内涵、提高质量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着力拓宽专业口径,实行按学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对同一学科同处一系的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归并与调整,将原有的57个专业归并为34个专业,按归并后的宽口径打通培养,形成了实际上的宽口径专业,并将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拓宽专业口径的实质性内容,从1991年起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在全校逐步推广开来。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先后制定了《加强课程建设工作的若干规定》《课程负责人实施办法》《优秀教学成果(含优秀课程)奖评选办法》等文件,并采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建成优秀课程。学校列出首批重点建设的60门课程中,主要是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
该校重点规划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10大系统课程建设,以加速课程内容更新,增强系统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校每年重点研究实施2至3门系列课程建设,计划到2000年逐步完成并将全校90%的公共课、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建成优秀课程。
学校设立教学改革基金,重点支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项目。到目前为止,全校共拨款370万元资助立项课程,现已完成项目191个,其中有9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48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在国家教委1995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立项中,该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有3项,作为主持单位的有4项。
目前,华中理工大学正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试点,包括本科、硕士一贯制的培养体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教学体系等,进行更加深入的重组新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的探索。
(《中国教育报》1997年1月2日 作者:张真弼 章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