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四)·

我们在一天晚上参观了华中工学院新落成的一批住宅楼。

党委书记要抓房子吗?要的,因为它牵涉到教师和职工的切身生活问题。党委决定,要像建设教学用房那样加快建设住宅的速度。党委书记亲自去跑建筑材料,亲自联系施工力量,并且拨出两栋楼给施工单位的同志住;建筑材料运输有困难,就在院汽车队里实行超额奖励。房子一批批交工了,教学和生活用房大约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不仅抓造房子,还抓分房子。朱九思同志做了很多教育工作,使得1979年新落成的四百户住宅,百分之七十分给了教师,同干部和工人比,教师的工龄晚五年的,也可分到比较宽敞的新住宅。朱九思同志强调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照顾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基础课教师。所以给他们多分几套房子。

我们走进一套两室一厅的住宅。光学教研室的周维桢和制图教研室的曹玉璋,夫妻二人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高兴地让我们看了他们的新住宅。他们有两个上学的女儿,一家四口,晚上都能有较好的学习条件。他们很喜欢这套新房子,把地板和墙壁油漆了一遍,使人感到很整洁、舒适。两位中年教师笑容满面,合不拢嘴。从他们兴奋的脸色和眼光中,我们看到了党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光辉。

是的,党委书记把党的温暖送给了教师。鉴于许多基础课教师工作负担重、工资低,1978年院党委决定给教师的困难补助,朱九思同志提出首先照顾基础课教师,许多人领取了三十至五十元的补助费。1977年百分之六十的教职工调整工资,人们提这个方案,那个方案,朱九思都不同意,他提出要照顾中年教工,因为这批人是骨干力量。

党委书记爱护知识分子就像爱护国家的宝贵财产。他不肯轻易放走一个教工。只有在想尽各种办法之后还是不能解决教师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才同意调走。有两位家在广东汕头的教师,在校工作多年,已是骨干力量,但两地分居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多次要求调回汕头。党委书记知道此事,责成人事处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人事处派两位工作人员到汕头去看望两位教师的家属。在这里,时刻体会到党的温暖,人们怎肯轻易地离开呢?

img《人民教育》1980年第2期 作者:张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