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外存储系统国家实验室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快速多盘并发存储技术有新突破

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外存储系统国家实验室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快速多盘并发存储技术有新突破

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外存储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的研究成果,使目前计算机磁盘存储器信息容量扩大一个数量级,接收速率提高3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快速、超高密度外存储基础技术”研究2月1日在华中理工大学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研究水平已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据课题组负责人张江陵教授介绍,研制开发快速、大容量存储器是当前计算机技术的热点课题,而开发此类存储技术的关键在于掌握数字存储技术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利用磁盘伺服图形光刻技术首次制备出光刻伺服磁盘,用直接曝光制备光刻图形为同心圆的道密度达10000TPI以上。使用此项技术可使一座藏书百万册的图书馆所有信息存储在一个磁盘系统上。他们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从研究存储系统的并发与并行性的角度出发,实现了对多盘的并发读写,达到了高数传率、高可靠性和高性能价格比的目的。

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外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容错理论及技术、性能评价及优化理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多盘容错系统”“结构柔性可变的盘阵列系统”“功能盘阵列技术”等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实现了基于DOS环境的快速多盘并发存储实验系统,它利用相对廉价、小容量、高性能的磁盘驱动器,采用系统集成的方法组成盘阵列系统,达到了提高存储系统容量、提高数据的传输率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目的。该实验系统实现了RAID0、1、4、5四个级别;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设置数据分块的大小;采用数据分块技术,实时调度任务,保持系统的负载平衡;在单盘出错的情况下,挂起总线,实现了热插拔技术。

img《科技日报》1996年2月28日 作者:江洪洋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