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社会化改革:从“包袱”到“财富”——华中科技
大学教育创新纪实(之五)
“东湖之滨,马鞍山麓。黄墙绿瓦,红花碧树,黛山丽水,精舍香榭。万千学子,沐朝阳之柔辉,观湖山之美景。”9月,华中科技大学2003级的8000余名新生,有幸成为这里的新主人。
由该校后勤集团斥资1.6亿元、两期建成的韵苑学生公寓,面积达16万平方米,拥有22栋宿舍楼,可居住学生2万多人。它已成为该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中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1998年至2003年,在这5年间,华中科技大学通过营造环境、转换机制、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创造性地推动了该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包袱”变为“财富”,后勤体系焕发出勃勃生机——
2200多名后勤职工不吃学校“财政饭”,每年为学校节省经费2000多万元;安置机关改革分流人员100多人;年产值从最初的8000多万元增长至2002年的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