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融合:关键的几个“大手笔”·

·实质性融合:关键的几个“大手笔”·

顺应大势,发展优势。华中科大在合校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科、理科为基础,以工科、医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导,以信息学科和生命学科为龙头的学科建设思路。

4校的合并绝不是原有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融合、聚变效应,使华中科大产生出一批新的学科生长点。学校在实质性的学科融合方面动了几个精彩的“大手笔”。

——组建四大学院。7月5日,华中科大重组原来的计算机、电信、光电子、激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武汉邮科院、中船717所等单位的学研产优势,组建了光电子与信息学院。作为“武汉·中国光谷”的人才培养基地,今年该学院已开始招生,每年将为“光谷”定向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近1000人。9月6日—7日,原城建的建筑学系、规划系、艺术系和原华工的建筑学院组建了新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城建的道桥系、土木系和原华工的土木工程学院、力学系合并组建了新的土木工程学院。据有关专家测算,这些学科的联合创造了申报10个博士点的机会。原华工的环境系、原城建的建筑环境系和原同济的环境卫生系组建了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原有3系在外部环境工业污染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染的处理、人体环境研究将使华中科大环境学科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三个新组建的学院都请大师级学者——院士担任院长。

——归并7个专业,定位校区功能。将原城建的电气工程等7个重复建设的专业统一归并为主校区管理。今年这7个专业的招生和培养计划已经归属主校区。9月份开始,学校发动广大教职工进行学校发展战略讨论,并对校区功能进行重新定位。

——6月底,东校区的城市规划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专业评估。这是原城建和原华工建筑、土木工程等学科资源重组、优势互补的结果。这样,华中科大的建筑系、土木工程、城市规划3个专业都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了国际通行的工程师资格认证。

——提前启动“211工程”第二期工程。华中科大“211工程”第一批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而全国第二期工程明年才开始。为了抢抓发展时机、夯实发展基础,学校从经费中拨出1亿元,提前启动二期工程,投入了全面的学科建设中。其中向同济医学院的重点学科投入了较大份额。

——5年内贷款30亿元,加速建设国际知名大学。新校诞生后,学校在最大限度争取外部支持的同时,决定借外力壮实力,筹巨资促发展。6月28日华中科大同中国工行湖北分行、中国建行湖北分行等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决定在5年内贷款30亿元,投资建设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