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理工大学导师制助本科生成才
2025年10月13日
华中理工大学导师制助本科生成才
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推行本科生导师制6年不辍,促使一批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环境变化较大,思想上不成熟,心理上不稳定,学习上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该系决定让一名教师带4至5名本科生,定期联系。导师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能让教师对学生有个立体的了解,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此,该系制定了专项条例,对每位导师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导师的工作都要计入工作量,每学期结束,对工作出色的导师还实行奖励。
推行这一措施后,社会学系学风日渐浓厚,一批拔尖学生脱颖而出。93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5.5%,位居全校各院系之首。学生认为,取得好成绩得益于导师们创造了浓厚学习氛围。在导师们的指导下,93级同学经常开展英语晚会、英语角等活动。92级学生孙进在导师朱玲怡指导下,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以《传统制度结构中的松散模式》的学术论文获得出席亚洲社会学大会的入场券,成为该次大会中我国唯一的一名本科生正式代表。94级学生孙龙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的一篇《农村基层干群关系紧张之原因分析》学术论文获“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田凯、林文杰等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相继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中国人口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中国教育报》1996年4月18日 作者:江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