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联合共建 自筹资金3亿元·
1996年,华中科技大学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九五”建设计划。学校随即提出了“以‘211工程’为旗帜,全面带动学校基本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的思路,明确了建设六大学科群和若干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学科点的任务。搞建设,就得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除用好上级的专项拨款外,华中科技大学在自筹建设经费上动脑筋,凭借自身的实力和特色,把眼光投向国内、海外、国际,以争取联合、共建的形式,将国内外多方面的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进行交叉捆绑,实行“集成建设”“集成创新”,为重点学科的建设筹备了大量的资金,有的学科自筹资金超过上级拨款的几倍,学校总自筹资金3亿多元。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机械制造综合自动化学科,在利用“211工程”投入的1020万元建设资金的同时,依靠与国内外的共建,争取到多方面的资助:
意大利政府投资近700万元,在该学科建立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柔性制造系统(FMS)中心实验室;
西门子公司投资400万元建立了西门子(武汉)培训中心;
德国FESTO公司投资300万元建立了气动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现代实验室;
香港蒋震先生投资1000万元港币建立了“蒋氏工业培训中心”;
武汉钢铁设计院、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等投资数十万元至数百万元设立了相关研究、开发基地;
教育部和世界银行贷款投资数百万元建设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在“九五”期间,该学科共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超过上级拨款的5倍。在这些巨额经费的支持下,该学科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基地、教学实验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等。
“211工程”“九五”重点建设的水电能源与能源洁净技术学科,国家支持建设经费1445万元。他们利用学科优势横向联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仅与清江公司共建“水电能源综合仿真研究中心”就获取经费1250万元。“九五”期间,该学科实际使用建设经费超过了3400万元,多筹资金近3000万元。他们先后建起了水电能源仿真中心大楼、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综合研究基地、水污染治理与烟气净化试验台、燃烧污染物排放研究专业资料中心等。
数据存储技术及系统结构学科计划建设经费为425万元,但争取共建经费达到4000万元,超过原计划经费近10倍,促进了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
多谱段信息处理及其应用学科,“211工程”“九五”计划建设经费1020万元,他们通过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合作,争取国防科研项目,又获得了1500万元的国防科研技术改造费,在完成科研的同时,加速了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
材料热加工技术学科计划建设经费也是1020万元,通过部门共建,又获得了1000万元的自筹建设经费。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经费为425万元,但实际使用经费超过了700万元。华中科技大学算了一笔账:根据国家计委的批复,该校“211工程”“九五”建设共需2.3亿元的经费投入,其中,中央专项拨款和湖北省共建经费计1.6亿,其余资金由学校自筹,而实际上华中科技大学“211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达5.3亿元,比原计划净增建设资金3亿元。
这笔投入,不仅促进了该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构筑起了数字校园的基本框架,还使学校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增加教学实验用房近4.9万平方米,增加教工住宅面积近9万平方米,增加学生宿舍面积5.3万平方米。专家们认为:集成建设,不仅促成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问世,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和大师级人才,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建设方式,迅速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使学校的“211工程”建设驶上了快车道,夯实了学校及学科建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实验室建设、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将来上高水平、搞大课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