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和用才的奥秘·
这幕引才用才大片的总导演黄光英对记者说,谁都知道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但在实践中效果往往相差很大,同济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扎实,回报也就大些。
引进人才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湖北既非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引进尖子人才难度相当大。同济医学院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专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了配套的人才服务委员会,专门负责给拔尖人才排忧解难。“就拿科研基金配套来说吧,阻力就大得很。院里决定对引进的拔尖人才的科研经费进行1比1配套,让他们有更充足的资金攻克难题,不少人想不通,说院里的钱都是大家争取来的,凭什么大把大把花在几个人身上?”黄光英说,班子坚决顶住压力予以实行。放眼长远,没有拔尖人才就没有领先地位,也就没有市场,这个钱花得值。
“院里最后一次分房,僧多粥少,党委毅然决定,全部分给业务尖子,辅助人员一律发扬风格。这一下,院里的态度是多么鲜明!对科研教学一线的骨干是多大的鼓舞!”看准了就干,黄光英的风格就是如此鲜明。
当初引进周剑峰,当场任命他为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肿瘤生物中心副主任,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划到他课题组的账上,他从美国来同济一周内,院里将他妻子从安徽调到武汉安排了合适的工作。周很快拿到国家级大课题,获得400万元基金资助,院方不但没有按行业惯例提成,反而按“同济规矩”给他配套了数百万元科研经费。这些都为周剑峰迅速做出杰出成绩奠定了基础。
附属协和医院,盯上了留美博士、原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军。王建军是重量级人物,院里拿出超常举措,先把他全家接来武汉,一应手续由人事部门去办。院方投入科研启动经费,帮他申报国家和省课题,并特事特办晋升职称。并把他所在的胸外科病房调整到较好位置,装修一新。事实证明,引进了一个人才,激活了一潭死水,振兴了一个学科。
引进拔尖人才不是用来装门面的,得发挥关键作用。同济领导班子特别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紧“擂”住引进来的拔尖人才,使其快出成果、出大成果;二是消减阻力,理顺员工的思想,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其中第一个方面特别重要,为此黄光英等院领导时常光顾教学、科研、医疗一线,掌握拔尖人才的工作进展以及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创造最佳环境。
马丁是黄光英一手引进的妇产科专家,黄光英隔三岔五就去“擂”他的科研进展:“马丁,抓紧啊!莫让别人说闲话。”搞得“一直都抓得很紧”的马丁都怕见黄书记了,一门心思奋勇攻关,成为国家科研计划首席科学家,一举获得3000万元科研经费。他担纲的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