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规措施培养院士·

·超常规措施培养院士·

不同一般的才能和院士不同一般的效应,让华工全校师生为之一震。同时,也使校领导班子产生了以培养、引进院士为突破口,加强学科建设的办学思想。1996年起,以新任党委书记朱玉泉和年轻的校长周济教授为首的新任领导班子更是把这种办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对全校140多个40岁以下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调研,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华工的整体实力很强,但顶尖的大师级学者不多。

“必须彻底改变华工缺少大师,缺少帅才的局面。”学校很快出台了《师资工作20条》,成立了党委书记朱玉泉、校长周济等4人组成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一场大规模的“院士工程”在华工悄悄地展开了。于是,一些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快速发展。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采取超常规措施,设立引进人才基金、科研创新基金、基地建设基金等,解决了经费、人员等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一个个学术、科研中心,为新院士的培养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熊有伦教授成为华工的第二位自己培养的院士。

熊有伦教授的成功让华工的领导们信心大增,一些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发起了向“院士冲刺”的强大攻势。学校也紧密配合,适时地请相关学科的院士来校讲学、指导,大大加深了院士们对华工的了解,对华工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的了解。张勇传教授长期从事水资源、电力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他在水库运行基础理论、规划决策与洪水风险管理、电力系统和水电站计算机仿真控制电力系统工程隐随机决策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誉为中国首席模具钢专家的崔崑教授,也同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工真是双喜临门。作为华工校长的周济也不甘落后,自己也向“院士”发起了冲击。他长期致力于优化设计、CAD、数制和CIMS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润在三峡坝址选定中起了关键性推荐作用,他的有关建议被国家采纳。他指导并带领专家组完成了坝区地壳稳定性、水库岸坡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等重大问题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1999年,他受聘为华工教授。这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