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产”: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社会“学研产”: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

在“小作坊”不断发展的同时,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同兴办的企业逐渐增多,“小作坊”实际上和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经济紧紧相连。在社会大市场中,“小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并踏上了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宗旨,学校为企业服务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学校数控中心是一个范例。华中大从6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数控技术的研究,1992年开始向产业化发展。在数控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学校组建了华中数控系统有限公司,把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向市场。如今,这家公司已拥有高性能数控系统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形成了年产3000台套高性能数控系统的生产能力。2000年,华中数控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成果基地”;2001年,华中数控被国家计委授予国家“百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

二是直接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学校EIM-601项目从立项开始,就以一种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将科研、生产、市场融为一体。为振兴我国民族通信产业,原电子工业部下达了研制大型程控交换机的科研任务。学校与电子部54所迅速组织精干的科研攻关群体队伍,优势集成、集中攻关,仅用两年时间就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取得了攻关的决定性胜利。在完成这项国家级任务之后,这批研究人员又在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共同研究EIM-601程控交换机的产业化,集中解决601机亟待开发的若干项目。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这个课题组既出了成果,又出了人才,一批青年教师在科研中成长起来,成为科研和教学的骨干。

华工科技高理电子分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学校创办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该公司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热敏电阻生产厂家之一,拥有现代化厂房1万余平方米,拥有完整的生产线及各类先进完善的检测设备,是飞利浦、LG、台达、冠捷、海尔、康佳等众多知名企业的长年供货商。

三是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学校与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公司合作共建技术中心,与深圳华为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深圳德生公司共建研究所,与海南新大洲公司共建快速制造中心,与湖北清江公司共建仿真中心,与武汉重型机床厂共同组建武华重工有限公司等。此外,学校还与武汉钢铁公司、东风汽车公司等数百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人才培养与研究开发的全面合作。“九五”以来,学校与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了69个技术(工程)中心,共承担1000万元以上横向合作项目2项,获得横向科研经费7.3343亿元。

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中,学校依照“两湖两广、江河海港云贵”的发展策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与80余个地方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先后设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深圳研究所、东莞研究院、佛山研究院等。2001年学校又提出了横向科研工作的“东进”战略,设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中心。通过与这些重点省市地区的合作,学校探索了更为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渠道,在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