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25年10月13日
·三·
在学校产业发展的同时,华工也认识到了这种方式可能产生的局限性:院系管理的企业存在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科技产业不能采用管理学校的方式,而必须按照市场机制和规律去操作,产业在和科研结合的同时也要有所分离。在科研和产业发展思路上,华工提出:要调整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实力,逐步实行集团公司制;要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和生产者队,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变课题组小规模经营为课题群大集团作战,加快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九五”期间,华工计划重点扶植一批与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有一定规模效益的院系企业;寻找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向教学工作回报的有效机制;启动“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工作,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
在校内产业发展的同时,华工开始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与社会结合的新兴校办产业模式上,意识到今后这些模式会越来越多,如利用学校有形及无形资产与校外和境外单位共同兴办合资、合作、合营企业,以及利用学校有形无形资产参股、控股的企业等等,在这里,这些类型的产业正渐渐增多,“小产学研”实际上和整个社会、整个市场经济紧紧相连,推动着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大合作”。
(《中国教育报》1998年5月20日 作者:刘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