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才军团”:学校创一流的加速器·

·一流的“人才军团”:学校创一流的加速器·

学校领导认识到,在争创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尤其是要形成大师举旗、群起响应,“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学校党委有这样的共识:“没有大师就没有大梯队,没有大梯队就无法争取大课题,没有大课题就没有大成果,没有大成果就不能实现学校的大发展。”

“有了‘大师’扛旗,我院的精神面貌就为之一振。”电气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国德深有感触地向笔者谈起了学院大搞团队攻关的事。潘垣院士被引进后,成为学科建设的“旗手”,提出了电气学院今后10~20年的发展方向,确立了脉冲功率、等离子技术、强磁场和超导电力等新兴学科方向,使电气学科产生了“裂变”效应。日本琉球大学的唐跃进博士,中科院从事超导研究的李敬东博士,中科院从事等离子体研究的刘明海博士等一批中青年学者都聚拢过来。潘垣院士领军的电磁物理研究所成绩喜人:承担了国家“神光Ⅲ计划”能源模块的研究;4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100篇;2002年,获科研经费600多万元。目前,该研究所启动了三项国际合作项目,即中美共建的TEXT-U开放型聚变实验室,中国—比利时合作脉冲强磁场实验室,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等。

机械学院形成了一支拥有3名院士、90多名博士组成的学科队伍。拥有这支“豪华”的学术团队,使机械学科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近10年,争取科研经费1.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荣膺1999年度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大学领先奖”,在某些学科方向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水电能源与能源洁净技术学科,聚集了张勇传、刘广润2位院士,还聘请了2位双聘院士。他们与湖北清江水电公司共建了亚洲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电能源综合仿真研究中心,并开展“数学流域”“数字城市”研究,在三峡工程、清江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

器官移植重点学科在裘法祖院士的带领下,在我国率先开展临床肾肝移植研究,聚集了陈忠华、曾凡军、陈实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同种脾移植、亲属脾移植居世界领先地位,异种脾移植居亚洲领先地位,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居国内领先地位。留美博士、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马丁教授,今年年初被聘为“973”计划一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牵头的妇产科学学科在妇科肿瘤学、卫生医学、生殖医学等方面形成优势,特别是肿瘤转移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师强校强、师兴校兴。一时间,大师周围良将云集。大科学平台建立起来,一个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形成了。院士担当“旗手”,拔尖的年轻学者担当“突击队长”,一批博士成为“突击队员”,他们携手攻关,共同推动学校创一流的“航母”。

一流的“人才军团”推动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不断攀升。2003年,在人民网公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华中科大名列全国第五;该校研究生院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六,其中,工学、医学、教育学学科门类都进入全国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