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为新中国建功立业·
2025年10月13日
·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为新中国建功立业·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1年,在汉口航空路,一所新型的人民医学院诞生了,即为原同济医科大学。
1952年,政务院决定: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和华南理工学院的机械、电机、动力等部分系科合并,在华中腹地武汉筹建一所工业大学,校址定在喻家山。1953年10月,华中工学院召开成立大会。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
1952年,中南地区几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合并,在庐山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1953年迁入武昌马房山。此即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前身。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这几所学校的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建设校园,教书育人,源源不断地输送出祖国急需的大批合格人才,直接参与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
赵学田教授和同事们先后编写了多本适合工人、农民阅读的制图自学读本。
50年代,医学院的广大师生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深入到农村疫区调查研究,查螺、灭螺,防病治病,为我国消灭血吸虫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60年代,工业院柴油机研究室和船舶内燃机教研室理论结合实践,成功研制出“柴研1型”“柴研2型”柴油机,受到工人农民的热烈欢迎。
从新中国诞生后到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间,这三所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以其鲜明的工科、医科、建筑学科特色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