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科研平台 到世界舞台去竞争·

·打造大科研平台 到世界舞台去竞争·

2003年9月14日,华中科大电气学院常务副院长辜承林第二次在“漂洋过海”而来的5个集装箱的单据上签字,集装箱内的特殊“礼物”就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无偿捐赠给华中科大的价值2000万美元的TEXT-U托卡马克装置中的一部分。这套价值不菲的装置已成为华中科大建设中美TEXT-U实验室的重要基石。

立足高水平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大平台,是学校在科研基地国际化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华中科大已建成蒋氏工业培训中心、中英作物基因工程实验室、中德马普中心、中美TEXT-U托卡马克实验室等一批研究基地。

据了解,在强磁场研究中心建设方面,除了中美共建TEXT-U开放型聚变实验室外,华中科大还启动了另外两个国际合作项目,即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中国—比利时合作脉冲强磁场研究。强磁场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凝聚人才,瞄准国际前沿,开展等离子体物理、聚变工程和强磁场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和医学科学研究,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提供研究基地和实验平台。目前,这三个国际合作项目均已纳入华中科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华中科大一直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模具技术、煤燃烧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数控系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评估工作为契机和动力,全面推进科研基地立项建设工作。同时,华中科大还紧密围绕新兴交叉学科的基地建设,在核医学工程、生物纳米技术、电子商务、计算网格、数字流域、环境医学等方向,积极组织申报教育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椐科技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华中科大又新建了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如引力与固体潮科技部野外观测台站;生物医学光子学、基本物理量测量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医学光子学、煤燃烧等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分中心等。其中,物理系罗俊教授及其课题组依托基地的科研优势,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用旋转扭秤测量光子静止量的新上限。该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

目前,华中科大正在筹建光电国家实验室,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包括光电材料与微系统、光纤通信、光存储、物理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激光技术、军用光电技术等研究方向,涵盖6个一级学科和12个二级学科,主要从事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科研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华中科大的重大、重点项目。以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为目标的“863”计划实施17年,华中科大喜摘硕果,一批高科技成果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据统计,17年间华中科大承担“863”项目150余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成为湖北省承担“863”项目最多的高校。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能源与环境、新材料等领域。

现在,该校居国内前列或有重要地位的有激光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等十多个科研领域。青年数学教授任佳刚发明的“任氏定理”蜚声中外;生物系教师研究出抗癌新药紫杉醇引起国内外关注;电信系与电子部54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功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经济学院张培刚教授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面对累累硕果,华中科大以党委书记朱玉泉、校长樊明武为首的领导班子看到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将来。他们说,下一阶段,华中科大在科研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科研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做到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队伍,建设科研基地,构建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创新体系,通过科研,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img《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15日 作者:胡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