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坚持得“骏马”·

·五年坚持得“骏马”·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东、江浙等地,相对于国内部分名校,地处中部的华中科技大学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各种场合要求:学校的部长、处长,院长、书记教师、职员,校友等,人人都要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齐心创造更加适合人才聚集和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把学校建成为一个吸引优秀人才的“强磁场”。

烦琐的事务性工作挤占大量科研时间,是许多欲归国一展抱负的学者的最大顾虑。为让王擎能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安心从事科研及学科团队的构建,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一成立,该校就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完善、高效的行政服务链。

该校党委书记朱玉泉亲自带队协调各方关系,确保新组建的研究中心能够快速发展;时任副校长的李培根院士主抓科技工作,迅速督促落实了中心的启动基金,专门为中心建设划拨了250平方米的科研场地和3年的研究津贴;在人事方面,该校更是放开中心的编制,方便王擎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

刘木根是王擎与上海某知名大学合作培养的研究生,他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到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的分子遗传研究中心从事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跟随王擎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很受王擎赏识。2003年8月,刘木根回到上海准备博士论文答辩。为协助王擎尽快组建一支高水平研究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指派专人做刘木根的思想工作,硬是通过各方努力,把他请到了学校。如今,刘木根在中心担任主任助理、科学技术部主任,成长为中心的中坚力量之一。

正因有这样细致、高效的服务作保障,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在短短5年时间里硕果累累:2005年,中心形成了拥有40余人的研究团队,包括3名教授、4名副教授和2名工程师;先后在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国际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近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篇;建成了中国南部最大的心血管基因库,储备了中国人的相关标本1万多份,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今年3月,在该校的力邀和好友的劝说下,王擎有点犹豫地提交了竞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的资料。在竞聘答辩会上,校长李培根与王擎推心置腹:“在国外工作,成就感的来源只有一个——在第一流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回国工作,成就感还将来自带领生命学院迈向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来自为祖国的生命学科做第一流的学术研究。”李培根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五一”期间,王擎作出决定,在完成美国已有项目后将彻底、完全地回国服务。

携手5年后,华中科学大学终于迎回了这匹“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