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同济医院,有一对“海归”夫妇——罗小平和宁琴,他们在科研上比翼双飞,被称为同济的“居里夫妇”。
1994年,这对夫妇离开同济赴加拿大留学,罗小平在多伦多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为“小儿的遗传代谢病”;宁琴则在多伦多总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6年过去了,夫妻俩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国外,摆在眼前的路有3条:考医师执照,做家庭医生;继续在导师手下做研究;改行,到公司做研发和营销。但是,这对夫妻的人生目标都是“在医学研究上干出自己的事业”,这3条路与他们的理想相去甚远。
2000年,夫妇俩回到同济。回国前夕,医院已把罗小平晋升为教授——人尚在国外,职称问题就解决了,这在该院还是首次。
罗小平夫妇回国不久,正值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申报。同济医院将罗小平的课题上报,罗小平成为该院当年唯一一名申请到这项基金的医生。他借助医院的10万元启动基金,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用“气相色谱法”诊断遗传代谢病的方法,结束了以往我国遗传代谢病患者必须将标本寄到国外判定的历史,既节约了病人的费用,又缩短了确诊时间。
宁琴一回国,同济就为她建立了分子病毒实验室。2001年、2002年,她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创立了通过纳米技术快速诊断肝炎的方法,目前已申报专利。今年,医院又为她创立了我省第二家P3实验室。
在2年多时间里,罗小平共主持、参与了8个基金项目的研究,申请经费400多万元。而宁琴则主持、参与了10个基金项目的研究,申请经费500多万元。
在“海归”群的带动下,近5年,同济医院承担各类课题32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96项,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总量在全国医学界名列前茅。3年来,同济医院诞生了188项新业务、新技术,在全国医学领域位居前列。
对于众多“海归”扎根同济,该院院长陈安民说:“留住人才,要靠感情、待遇,更重要的是靠事业。”
(《湖北日报》2003年12月11日 作者:胡蔓 蔡敏 丁东 曾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