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 为引凤凰来同济医大用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栽下梧桐树 为引凤凰来同济医大用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名医师调往南方沿海城市后,最近主动要求回校工作。他感慨地对校领导说:“还是在同济医大工作顺心,有奔头!”该校校长薛德麟教授欣然表示:欢迎!

薛校长日前对记者说,在当前一股“经商热”“下海热”的冲击下,同济医大的教师队伍从总体上来说是稳定的,优秀人才没有流失,教师普遍安心在校工作。有个别中青年教师向南“飞”后,还想再“飞”回来。这是学校用政策稳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结果。

为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通过推荐选拔,确定了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对他们实行滚动跟踪,重点培养。对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校破格晋升职称。在最近进行的教师职评工作中,全校破格晋升了40名教授和32名副教授,其中最年轻的教授为35岁,副教授为29岁。为扶持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学校设置了人才基金会,现已筹备资金30余万元。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该校尽可能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对在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中作出较大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增发校内特殊津贴。学校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新建教职工住宅,争取3年内基本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学校还作出决定,每年拨出一定面积的住房,专门用于解决优秀教师住房困难。今年已拨出2000平方米住房,作为优秀教师的奖励分房。

记者了解到,该校为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回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规定,对留学回国人员,职称评聘不受时间限制,依照条件,随回随聘,优先提供住房,并为他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青年教师冯作化,在美国学习基因工程,取得博士学位后,去年按期返校。学校及时聘任他为副教授,让他主持分子生物研究室工作,使冯作化感到在同济医大大有用武之地,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来,该校有667名教师出国,现已有504人学成回国,占出国留学人员的75.6%,目前在国外学习的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向学校表示,学成后按期回国。已回国的一大批留学人员,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中国教育报》1993年7月6日 作者:张真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