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谈判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外交谈判基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和利益不受侵犯原则、公平互利共谋发展等原则,成为我国谋取“独立自主”“和平与发展”“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凝结着我们党坚持不懈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成果,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新中国外交谈判,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是,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独立自主”。新中国诞生后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我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外交工作和外交谈判斗争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捍卫革命胜利果实。毛泽东主席明确指出,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首要前提是谈判,谈判的首要目的是确认建交国与台湾断交,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舌战群儒,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周恩来不畏艰险出席万隆会议,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折冲樽俎、协和万邦的外交艺术,数次力挽狂澜,将会议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异,获得和平共处精神的胜利。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谈判的一次重大突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强调一个中国原则,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一时期,确立了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展示了东方大国的鲜明形象,站稳了脚跟,改善了国际处境。
第二阶段(1978—2012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和平与发展”。党中央做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根本判断,我国外交工作和外交谈判的目标随之调整为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外部环境。在国际上,我们倡导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提高。这一时期,围绕香港回归和恢复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创始缔约国席位(简称复关)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入世)谈判是我国最重要的外交谈判。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将支持香港的繁荣,并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合作。但撒切尔夫人对此表示并不完全认同,并提出了替代性建议。邓公果断拒绝了她的建议,再次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中英双方就香港回归事宜进行了22轮幕后较量,“一国两制”终于在香港实现。我国政府于1986年7月10日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席位,尽管我国为复关表现了十分的诚意,做出了重大让步,但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缔约国蓄意阻挠,漫天要价,使得持续8年之久的中国复关谈判未能在1994年12月底之前,也就是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前完成。经过中方持续艰苦的谈判斗争,1999年11月,中美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终于达成协议。中美握手,中欧谈判经过努力也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WTO赢得了关键一步。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促使中国走向世界,全方位与世界经济接轨,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世界经济活力、促进全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这一阶段,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工作重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激发出了巨大市场活力,商务谈判方兴未艾,研究谈判的学者也著书立说,不断丰富谈判的内容、策略、技巧和艺术。
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题词是“民族复兴,人类进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正式确立,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经过一系列外交谈判,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已与145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主要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的地区合作、边境合作备忘录、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总纲领,也理应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钥匙。“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必将孕育着无限商机,相信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必将成为合作共赢的谈判主体,国际商务谈判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经过70多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外交工作和外交谈判越来越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从倡导“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彰显着中国文化和思想魅力的理念主张,对推动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入展开,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期盼进一步上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越来越与其在思想文化层面的贡献紧密关联。21世纪应该是中国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砥砺前行中为全球治理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