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领域的谈判要领
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一带一路”国家民众心灵相通的纽带和理解包容力量的源泉,更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
(一)民心相通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动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成参与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根在人民、源在民意。尽管人与人之间的心意相通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真切切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沿线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构成的民族成分、信奉的宗教信仰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要推动这些国家民众之间实现民心相通并不是容易的事。实现民心相通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出发,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树立平等互鉴、包容对话的文明观,通过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认同、实现文化包容。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长效机制,构建国家间教育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国家间语言便利化沟通的设施建设;要打造各国传媒共建媒体平台与合作机制,推动丝路特色的旅游合作;要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民间组织合作平台和智库合作联盟,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民众之间的交流互鉴。总之,要通过增信释疑,夯实“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广泛社会共识,最终通过民心相通克服和处理好“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老问题和新挑战。
(二)民心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民心相通的达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营造。要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就要从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出发,以人文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交流合作计划,加大对民心相通相关工作人才的培养,对“一带一路”国家基层民众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加大对沿线国家相关民众实用技术等专业能力的培训。通过落实这样着眼长远的接地气、见效益、暖人心举措,增强沿线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的参与感和“一带一路”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些国家民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民心相通是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切实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仅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更是瞄准推动新型全球化,促使各方达成共识,形成一致行动,完善全球治理体制。民众作为全球治理的主体是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最关键、最核心因素。民心相通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观念来创新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方式手段,是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思想之源。各国民众通过建立高水平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达成深层次的心意相通,有助于在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进程中把握各方的合理诉求,平衡各方的有益建议,维护共同的利益,最终汇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