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坑道攻城

六、坑道攻城

坑道攻城是攻坚战的一种手段。谈判中的“坑道攻城”,实际上是一种外围战术,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为了保证全局的谈判效果,谈判者针对影响双方谈判决心的因素予以清除,对谈判的真实形势予以澄清,扫荡谈判主题的外围障碍;其二,是通过对名人、助手、个人经历等外在因素的宣扬和利用,达到促成交易的目的。其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打虚头

打虚头是指在开始谈判价格(尤其是还价)之前,投石问路,分析报价的虚头,并以此展开价格的格斗,力求扫清谈判中的障碍,把虚头、水分降到最低点再还价的做法。该策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作为买方要挑虚头,降虚点;作为卖方要“设陷阱,埋地雷”。

在我国招商引资的早期,一些外商利用我方有些业务人员对国际市场行情了解甚少、无法评估投资财产和求快心切的弱点,大量虚报有形资产价值;有的外商仅通过卖设备即能捞回本钱从而赚钱。如某合资服装有限公司,外方以100台制造毛绒的二手设备作价60万美元出资,致使中方受到巨大损失。因为该设备后经该地商检局鉴定,价值仅为30万美元。又如某外商独资企业,外方以报价60万美元的设备作抵押,从银行贷到120万美元,然后携款弃厂回国。后经审定,其设备实际上只值25万美元。这些纯粹是利用设“虚点”而行诈骗。对此,谈判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认真把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反间计

谈判中的反间计,是巧妙地挑拨多个卖方或多个买方之间或买卖各方的主谈人与其上级、同事之间不和,以伺机实现自己谈判目标的做法。

例如,我国某进口公司在与国外某公司的谈判中,外方律师十分刁钻,给中方制造了不少麻烦。为了压住该律师的“火力”,中方在会议上郑重指出:“律师先生,你受聘的目的是要帮助你的雇主把买卖做成,而现在你竟强调并不公正的条件,逼迫我方对你的雇主产生不满的情绪,你这么做的结果是使你的东家失去了交易机会”。外方老板看到其律师很窘,就出面说:“某先生,你不要挑拨离间。”中方答道:“我是当着您的面说的,是公开发表意见。”这一击很有效果,外方律师在以后的会谈中与中方的配合就好多了,也能听得进中方的意见了。

(三)缓兵计

为了争取时间去完成另一个谈判目标,谈判的一方既不给对方说“行”,也不说“不行”,使之处于进退维谷、等待状态的做法称为缓兵计。该项策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概括,就好似一组体操比赛的慢镜头,谁的动作优美、准确,评判员通过屏幕看得一清二楚,并据此投票选举,排出一、二、三名。谈判中也是通过缓兵而做抉择并拍板定案的。该策略的具体做法有:请对方“等待回答”。

例如,在货比三家的谈判中,既要保持竞争的局面,又要各竞争者都围绕你转。如何留住他们,缓兵计必不可少。又如,卖方恐其买方打退堂鼓,提出中止谈判,从而失去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于是常常这样讲:“我需等待上级的指示,请稍候。”

不过缓兵不是拖延。前者是主动的进攻,后者是消极的等待。因为这一战场的缓兵,是为了另一战场的加速。拖延多在同一战场上不积极进取,在拖延中看局势发展,以求与己有利的条件,所以,使用缓兵计是有答复期的要求,即时间限制。

(四)中间周旋

当谈判各方陷入紧张的矛盾漩涡中不能自拔时,从外界寻求一种具有影响的力量进行调解,例如,两方主谈人之外的第三者均可称之为中间人,说服各方接受某个新方案。这种做法,称作中间周旋。

例如,在某技术转让项目的谈判中,某公司卖方主谈人采取强硬态度,玩边缘政策,夹包甩袖而去,使谈判中断。该公司所在国驻买方所在国使馆商务参赞出面拜会买方主谈人的上级,使谈判得以恢复,这里外交官便成了中间周旋人。

中间周旋形式多样,谈判者要依双方面临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中间人。当谈判者采用该策略时,务必要充分占有材料,态度友好,耐心说理,不随便让步,但要在决战性的周旋中把握好成交的机会,大步行进,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