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价的顺序
卖方提出报价的最佳时机,一般是买方询问价格时,因为这说明买方已对商品产生了购买欲望,此时卖方报价往往水到渠成,比较自然。
(一)先后报价的利与弊
报价的先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对谈判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谈判者应对此高度重视。一般而言,先报价要比后报价更具影响力,这是因为先报价有利于己方提出自己的期望价位,有利于遏制对方的进攻欲望,有利于控制谈判的价格水平,使己方抢先占有谈判的主动权。但是,先报价也有两个缺陷:一是在己方报完价之后,对方可能临时调整其报价水平。由于对对方交易条件的起点有了了解,就可以修改原先准备好的报价,获得本来得不到的好处。例如,当卖方报出商品的价格为10000元的价位时,买方的报价(还价)可能由原来准备好的“9000元”临时改为“8000元”。这就要求先报价的一方一定要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报出对己方最有利的价位。二是在报完价之后,对方并不还价,而是不断地挑剔你的报价并逼你一步一步地降价,但却不泄露他们会出多高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坚持让对方提出报价,而不应该在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之前盲目降价。
后报价的利弊似乎正好和先报价相反。其有利之处在于,对方在明处,自己在暗处,可以根据对方的报价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以争取最大的利益。举例说明如下。
一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张工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权。一天,公司总裁王总表示公司愿意购买他的发明专利,并问张工希望得到多少钱。张工对自己的发明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心里没底,有200万元他就心满意足了。但聪明的张工不愿先开价,他巧妙地回答:“我的发明对于公司有怎样的价值,我想你是清楚的,请你先说一说吧!”这样无形中,把球踢给了对方,让李总先报价。
李总果然先报价了:“300万元,怎么样?”高工内心笑了……但说到,“我的朋友圈里有个朋友得知我发明的专利后,说他们公司愿以高价购买,好像不低于500万元,不过我还没想好。”经过一番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最后以400万元“勉强”成交。
可见,张工就是靠了这位总裁的先报价,及时修改了自己的报价,才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收获。然而,后报价的弊病也很明显,即被对方占据了主动,而且往往在对方划定的框框内谈判。
(二)先后报价的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先报价与后报价的利弊互见。在实际谈判过程中谁先报价有个策略问题,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1)在冲突程度较高的谈判场合中,“先下手为强”的观念比较适用,先报价比后报价较为有利。但在较为合作的谈判场合中,先报价或后报价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因为谈判的各方均致力于追求足以使彼此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2)根据商业习惯,货物买卖谈判多半由卖方先报价,买方讨价。例如,商场的所有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也就是说商场首先报价。如果商品本身质量过硬、非常时兴走俏的话,往往不会因为价格高低而直接影响顾客的最终购买。在促销时,销售员可以向顾客解释商品的品质、时兴走俏的情况以及价格定位的原因,让客户感觉确实是一分钱一分货,物超所值。同时言明“平价销售,还价免言”,希望对方谅解,免去没有诚意的顾客的口舌之战,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这样反而能吊起顾客购买的欲望。但对于质量一般又即将过时的商品,销售员往往表明这种报价根本不赚钱,只是回笼资金的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很实惠。
(3)如果己方是谈判的发起方,或者说己方的谈判实力、谈判经验强于对方,在谈判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那么己方先报价是有利的,尤其是在对方对该交易行情熟悉的情况下,先报价更有利。如果己方实力较弱,特别是缺乏谈判经验时,应让对方先报价,因为这样做可以通过对方的报价而观察对方,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然后,再确定己方应做怎样的报价,以静制动,后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