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通领域的谈判难点

一、资金融通领域的谈判难点

(一)互联互通存在严重的资金瓶颈

“一带一路”倡议初始阶段把设施联通作为优先领域,以运输通道的互联互通为纽带,以经济走廊为依托,率先建立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以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为重点,开展了一些关键的标志性工程。根据沿线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推进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发展高铁、轨道交通弥补内陆国家经济地理不足,共同编组陆运、海运、空运和信息等立体交通大网络,带动沿线基建投资强劲增长,必将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需要资金融通满足投资需求。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必将拉动沿线区域全方位的贸易服务往来,促进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促使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进一步催生大批自由贸易区,而贸易畅通也必将会对资金融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部分沿线国家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发展阶段有所不同,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不同挑战,资本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优质企业缺少安全和高效的直接融资渠道,其金融脆弱性和对外依赖性问题突出。

(二)经济复苏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崇尚自由、集体免疫的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深陷疫情泥潭,公共卫生资源短缺的欠发达国家疲于应对,疫情防控压力巨大,拖累全球经济复苏。2022年春天因北约持续东扩而骤然引爆的欧洲战火,导致欧洲能源恐慌、股市下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欧洲乃至全球负重复苏的经济雪上加霜。疫情长期蔓延且病毒株系不断变异,强权霸凌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主义日益泛滥,对全球经济复苏和“一带一路”建设将会造成持续的恶劣影响,跨境谈判、沟通和建设成本必将攀升,建设期风险进一步加大,再融资谈判难度增加,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三)跨境金融合作缺少统一对接的合作机制

沿线国家大多是政治角力的焦点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又参差不齐,在跨境金融合作方面,尚缺乏统一对接、务实高效的多边金融合作框架和完善兼容的区域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和完善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的体制机制、法律规范、支持政策、合作流程、制度保证和安全承诺,成为维护沿线国家金融稳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任务。

(四)对外投融资缺少多元的盈利模式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政府付费、消费者付费、设施开发带来的地产升值。但是,有的国家属于低收入国家,政府和消费者付费能力有限;有的国家长期由政府包办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债务压力过大的恶性循环,导致无力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而消费者因为没有深度参与建设,也没有为基础设施买单的概念;有的是土地私有制的国家,无法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土地开发以消化建设成本。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中国投资者很难找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