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布局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习近平主席从理念到规划、从原则到方案、从历史到未来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和愿景。2015年3月28日,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行动等都做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
《愿景》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线路进行了战略布局:“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愿景》同时对国内各地区对外开放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位,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中国方案向世界公开发布后,迅速地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有些国家的政府部门、智库机构等也提出了一些建议,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实施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政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思想,也就是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想,特别强调了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这些新思想,更好地契合了国际社会的期待与要求,进一步凝聚了国际共识,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欢迎与支持。
国内各地
开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