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总序:建设特色栏目集群 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
序 言
【先秦赵文化研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
参考文献
廉颇家族世系考论
一、赵国名将:廉颇
二、黄帝正宗:大廉
三、孔门贤哲:廉洁
四、有名前世:廉褒、廉丹
五、廉氏典范:廉范
六、余论
参考文献
赵国官制渊源再探
一、卿大夫化家为国,家臣变大臣
二、继承周晋官制,革新职责
三、借鉴别国官名,为己所用
四、首创官职名号,独具特色
五、小结
参考文献
赵国的将相分离问题
一、战国时期将、相任命的普遍性
二、赵国的将、相分离
三、赵国将、相分离的评价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有关秦赵长平之战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长平之战的历时和起止时间问题
二、白起将赵降卒四十余万“悉阬之”的说法靠得住吗?
三、赵长平之败不应归罪赵括一人
参考文献
秦赵博弈与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
一
二
三
四
五
参考文献
从长平之战坑杀降卒看军事规律的蜕变
参考文献
赵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一、综述
二、地名
三、疆域
四、赵郡
五、都城
六、交通与关塞
七、长城
八、会盟
参考文献
赵都邯郸故城考古新发现与探索
一、赵都大北城与大汉城问题
二、赵王城南的防御系统问题
三、赵都城郊的祭祀遗迹问题
四、结语
从赵长城的修筑看战国秦汉长城的双重功能
一、赵国南长城的修筑与防御功能的体现
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与赵北长城的开拓功能
三、如何认识战国秦汉长城的开拓功能
参考文献
赵国武城戈及其地望辨析
一
二
三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清华简《赵简子》拾零——兼论其文献学价值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从清华简《赵简子》论春秋贵族家族中的“师保傅母”
一、《赵简子》中的“师保”与“傅母”
二、春秋贵族家族中“师保”“傅母”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由清华简《系年》所见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新说
一、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旧说
二、清华简《系年》对世系旧说的挑战
三、清华简《系年》与《史记》、“侯马盟书”会考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由清华简载梦谈先秦赵氏梦文化渊源问题
一、殷周及晋国的神秘梦文化
二、晋国赵氏梦文化的渊源
参考文献
【赵国思想家研究】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荀子思想中作为政治之理想人格的君子
一、君子的定义
二、“君子理天地”
三、“君子壹于道”
四、“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礼教的信念机制:《荀子·礼论》生存分析
一、开篇:功能概论与学礼信念
二、情感奠基:直观解说—榜样诱导—攻乎异端
三、“礼有三本”:依托宗教感立论
四、“大一”意识与“有方”之学
五、“情感—信念”机制与“宗教维度”的独立性问题
结语
“性朴”即是“性恶”——儒家视域下的荀子人性论之衡定与重构
一、前言
二、作为诱惑的“性善”——在“性恶”禁忌中思索“性善荀子”的大传统
三、作为定义的“性朴”——在“性善”批判中回复“生之谓性”的前理解
四、作为价值的“性恶”——在“性朴”定义中建构“人之性恶”的人性论
五、结论——在“自然”与“形上”之间
参考文献
荀子的“王道”观念
一、“义立而王”
二、“义”之含义
三、“义立而王”:理想与现实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公孙龙子》新解
一、物位思想:名位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治乱理论:君臣当位则治(通),君臣错位则乱(变)
三、发现共相:“独而正”的石形和马形
四、“指”即是“形”:打开《指物论》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秦汉赵文化研究】
秦汉之际的赵国
一
二
三
四
五
秦朝末年影响赵国政局的进言与纳谏——以《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为中心的考察
一、张耳、陈馀两谏陈胜
二、蒯通智谏范阳令和武臣
三、武臣纳谏称王,陈胜遣使祝贺
四、厮养卒说燕救赵王
五、李良信谗言,叛赵弑武臣
参考文献
汉代初期赵国政治管辖权的争夺及其影响
一、景帝时赵国政治管辖权的争夺
二、武帝时赵国政治管辖权的争夺
三、汉初赵国政治管辖权争夺之影响
参考文献
西汉窦太后的黄老思想与赵文化
一、窦太后的黄老思想
二、窦太后思想来源与赵国文化
三、窦太后与文景之治
参考文献
汉武帝时期的“赵蛇”之谶解析——兼论汉代画像中的“蛇”形象
一、赵蛇之谶与汉武政治
二、汉画像石中的蛇图像
参考文献
战国秦汉赵地学术特征探微
参考文献
赵国土地制度与《二年律令·户律》的关系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肩水金关汉简的赵地戍卒
一、引言
二、赵地民风
三、汉代兵役的问题
四、肩水金关赵地戍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边地商人与西汉初期的赵地叛乱研究
一、战国时期赵国地区的边地商人
二、刘邦定都长安,封锁匈奴和边地商人东移赵国地区
三、边地商人与韩王信、陈狶叛乱
四、从《商贾律》看汉政权平定叛乱、经营赵地之方略
五、汉匈和亲背景下边地商人与朝廷对立关系的消除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东汉初年赵国的重建及其意义
一、东汉初年河北的形势
二、光武帝重建赵国
三、赵王国—赵公国—赵王国的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