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思想来源与赵国文化
窦太后出生于赵地清河郡观津县。关于观津的地望,《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正义》注:“在冀州枣强县东北二十五里。”《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文帝元年(前179年),胡三省注:“班志,观津县属信都郡,清河郡无观津。盖信都、清河本皆赵地,景帝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而清河郡则高帝置,此在未分置之前,故系之清河。杜佑曰:汉观津县在德州蓚县东北。”[1]442《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史记索隐》:“案:《地理志》观津县属信都。以言其累叶在观津,故云‘父世’也。《正义》观津城在冀州武邑县东南二十五里。”《汉书·地理志》:“清河郡,高帝置,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人,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人。县十四。”这是东汉初期清河郡的概况。
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来源应该有五个方面。
(一)吕太后的影响
汉高祖刘邦皇后、汉惠帝生母吕太后吕雉,是西汉初年著名的女主,性格刚毅,做事果断,手段毒辣。《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汉高祖崩后不足1年,吕太后就将刘邦的爱姬戚夫人变为“人彘”,将戚夫人及其儿子赵王如意残害至死。吕太后政治头脑清醒,实际执政14年,采取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政策。司马迁评价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户房,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37]窦太后少女时“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与吕太后朝夕相处多年,深受其执政理念的影响,应在情理之中。
(二)汉朝开国元勋张良的影响
张良是西汉道家思想的先驱。《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的祖父开地、父平先后担任韩国相,服务五代韩王。秦灭韩国,“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汉高帝六年(前201年)正月,封功臣,刘邦认为:“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请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推辞:“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高祖“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38]张良以谦虚为怀,功成身退。“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39]张良与吕太后关系密切,窦太后从吕太后处会间接受到张良道家思想的影响。
(三)汉初名相曹参的影响
据《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曹参担任齐国丞相时,“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曹参代萧何为汉朝相国后,萧规曹随。“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終莫得开说,以为常。……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曹参做丞相,“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他后来告诉汉惠帝:“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40]窦太后在吕太后宫中时,对曹参治国方略当有所耳闻,记于心中。
(四)孝文帝的影响
窦太后的丈夫汉孝文帝本身就是黄老思想的笃信者和实践者,“然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净无为”[2]96。他在位23年,以民生为重,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他在遗诏中指出:“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41]窦太后之所以能得到汉文帝的宠爱,除了年轻漂亮之外,恐怕深层次的因素正是俩人在思想价值观的接近或趋同,汉文帝思想对窦太后的影响无疑是根本的、全面的。《史记·儒林列传》载:“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42]
(五)赵国与邯郸文化的影响
窦太后出生于赵地,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赵文化的影响。《汉书·地理志下》:“赵地,昴、毕之分野。赵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东有广平、巨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乱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在赵国与邯郸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赵地民众男子出豪杰(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李牧,汉初南越王赵佗),女性出美女(如秦始皇生母赵姬、汉文帝窦皇后、慎夫人,汉武帝时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河间钩弋赵婕妤等),这是自战国迄汉代赵文化的独特历史现象,赵文化在窦太后身上则体现出坚定豪迈、顺应自然的精神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