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系年》对世系旧说的挑战

二、清华简《系年》对世系旧说的挑战

清华简《系年》分别记载了赵桓子和赵献侯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发生时间对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旧说提出了重大挑战。

《系年》记赵桓子的活动曰:

晋敬公立十又一年,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以与越令尹宋盟于,遂以伐齐,齐人焉始为长城于济,自南山属之北海。[4]186

与诸侯之大夫会盟和征伐都是国之大事。根据《史记·赵世家》的记述,从赵简子至赵献侯,凡是发生会盟及征伐等大事,一般都是由赵卿本人亲自出面,只有在智伯伐郑之时,赵简子有疾,乃派太子毋恤代为统军。[1]1793这说明,在这一时段,晋国赵氏主持会盟和征伐之人一般为赵卿本人,赵卿有特殊情况,方以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角色替代。据此可知,至迟在晋敬公十一年,即前441年,赵桓子已经正式成为晋国赵卿或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说根据《系年》所记,赵桓子的执政时间至少比旧说早17年。若如是,则赵襄子卒于前425年的旧说也不再成立。

《系年》记赵献侯的活动曰:

楚简大王立七年……晋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围黄池……二年,王命莫敖昜为率师侵晋,夺宜阳,围赤,以复黄池之师。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师救赤,楚人舍围而还,与晋师战于长城。[4]189

赵浣即赵献侯。前文说过,这一时段赵氏主持征伐之人是赵卿本人或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楚简王七年为前425年,则根据《系年》所记,至迟在前425年,赵献侯即已正式成为赵卿或赵氏宗族中地位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简文整理组将《系年》中之“二年”释为“第二年”,即楚简王八年,则据《系年》,前424年赵浣仍作为赵卿或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的重要人物。这与世系旧说之前425年襄子卒、前424年桓子逐献侯而自立、前423年献侯复辟不一致,与杨宽考订之前425年为桓子元年、前424年为献侯元年也不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