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旧说
以往,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首先主要依据《史记》的《六国年表》和《赵世家》来厘定,即赵襄子从前456年至前425年,赵桓子为前424年,赵献侯从前423年至前408年。
《史记·赵世家》对赵简子卒年和赵襄子元年有两条记载。《赵世家》先说:“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太子毋卹代立,是为襄子。”据此可知赵简子卒年为前457年,赵襄子元年当为前456年;《赵世家》紧接着又说:“赵襄子元年,越围吴。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1]1793越围吴之年为前476年,据此可知赵襄子元年为前476年。根据《史记·赵世家》前后两条记载分别推断出的赵襄子元年不一致。
另据《左传·哀公二十年》记载:
十一月,越围吴,赵孟降于丧食。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今越围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晋之所能及也,吾是以为降。”楚隆曰:“若使吴王知之,若何?”赵孟曰:“可乎?”隆曰:“请尝之。”乃往……告于吴王曰:“寡君之老无恤使陪臣隆,敢展谢其不共,黄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齐盟,曰“好恶同之”。今君在难,无恤不敢惮劳,非晋国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2]1716
《左传》的记载可与《史记·赵世家》的后条记载相互佐证。以此为基础,学界对赵襄子元年究系何年进行了长期讨论,结果形成前475年、前474年、前476年等说[74],并推翻《史记·赵世家》所载“襄子立三十三年卒”的说法,把襄子的执政时间延长到50年。
除此之外,杨宽还考订了赵桓子和赵献侯的纪年,他认为:“桓子逐献侯而自立,当未逾年改元,桓子元年仍当周威烈王元年。桓子一年卒,献侯又在杀桓子之子后而迎立,亦当未逾年改元。献侯元年当周威烈王二年。”[3]56根据杨宽的考订,赵桓子元年为前425年,赵献侯元年为前4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