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大夫化家为国,家臣变大臣
赵氏历史悠久,周穆王时,赐造父以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因以为赵氏。周幽王时,叔带如晋,事奉文侯。晋献公时,赵夙为大夫。晋文公时,赵衰始任国政。晋平公时,赵武子为正卿,执掌晋国朝政。晋出公时,赵襄子先是与智、魏、韩瓜分范氏、中行氏之地,后又与韩、魏联手消灭智伯。赵烈侯时,受周威烈王册命为诸侯。赵敬侯时,韩赵魏三家分晋。赵氏由卿大夫膨胀为万乘之国,走过了建家立室、执掌国政、兼并诸卿、瓜分晋国的历程,经过由卿大夫、家主到国君的身份变化,有些官职就是在卿大夫家臣的基础上,转化为赵国的官制,构成了赵国官制的直接来源。
具体如相、相室与相国的演变转化。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虎“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5]730。赵简子敢于任用鲁国阳虎为相,阳虎尽职尽力辅佐赵简子。“解狐荐其雠于简主以为相”[5]753,解狐所推荐者的姓氏名字,笔者不清楚,是赵简子时的相当无大问题。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率领韩、魏出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及附近),引汾水灌城,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赵群臣皆有外心。赵“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6]1795。张孟同是赵襄子的相。阳虎、张孟同等,是保存下姓名的赵卿之相,没有留下姓名来的相当多。这些相所经管的范围,已经不仅是赵氏家族的事务,而且涉及赵氏集团的政治、外交等方面的政务,他们的职责随着赵氏化家为国的进程而变化。
卿大夫的相,又称相室[1]。中牟令王登推荐中章、胥己于赵襄子,赵襄子曰:“子见之,我将为中大夫。”相室谏曰:“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2]相室劝谏赵襄子,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相室,又称为家相[3]、室老[4]。相、相室、家相等,名称虽然不同,身份都是卿大夫的家臣,主要职责是管理卿大夫的家室事务,即当是习称的“相其室”[5]。实际上,战国时代,赵氏相室除了管理卿大夫的家务之外,还要承担为卿大夫出谋划策,或奉卿大夫之命出使联络等重要的政治、军事、外交的活动。
赵氏由卿大夫被周威烈王册命为诸侯后,赵氏家臣的相、相室变成了赵国权势显赫的相、相国等。有时仍然使用相室称谓,如“六年,相室肖(赵)翣”[7](鼎的铭文)。“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这里的“相室,宰相也”[5]1064,1071,即宰相的异名。实际上,称朝廷重臣为相室者较少,多是称为相国,如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5]1797,赵惠文王以“肥义为相国”[6]1812,后来又以“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与秦会中阳”[6]1816,赵孝成王“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6]1828,还有皮相国、张相国等,这些是以相国为名的朝廷重臣。有时仍按照习惯称为相,如赵成侯以“大戊午为相”[6]1799。赵“武灵王元年,阳文君赵豹相”[6]1803。赵惠文王时,“公子成为相”[6]1815,“魏冄来相赵”[6]1820。赵孝成王时,“田单为相”[6]1824。上述的“相”字,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名词,为名词者当是相国的省称。相、相国、相室,在赵国青铜器铭文中多记载为相邦,如矛的铭文,有“元年,相邦春平侯”;“五年,相邦春平侯”[8]599;“十七年,相邦春平侯”[8]600等。剑的铭文,有“十(七)年,相邦阳安君”[9];“八年,相邦建信君”[8]649等。铍的铭文,有“四年,相邦建信君”[8]656;“十八年,相邦平国君”[10]等。上述铭文涉及的相邦有春平侯、阳安君、建信君、平国君等人。战国时代,赵、楚[6]、魏[7]、秦[8]、燕[9]、中山[10]等国都用相邦一词,汉朝人整理先秦文献时,为避汉高祖刘邦名讳,把相邦改为相国。
赵国把相等称谓应用在多方面。朝廷有相国,在代地设相。赵武灵王十八年(前308年),“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11];二十年,“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6]1811。除传世文献外,还有出土文献为证,如“廿三年,代相邙皮”[11];“四年,代相乐”[12];“六年,代相吏微”[12]等兵器铭文。相邦的称谓还传至匈奴,有“为赵国所刻制”[13]15的“兇(匈)奴相邦”[14]11玺印为证。
相、相室、相邦、相国,有时通用,职责有相同之处。如“相也者,百官之长也”[15]1310;“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16]224;“相国者,论功劳,行赏罚,不敢隐贤,使百官共(恭)敬悉畏,毋敢口随(惰)行口,以侍(待)主令”[13],职责大同小异。相、相室可以是卿大夫的家臣,可以是封君的辅佐者,更以国王的重臣著名于世。家臣之相,向家主负责;朝廷之相,向国王负责。掌握权力大小有别,政治地位高低不同,但都是家主、国王信任之人。卿大夫赵氏开国立业转化为君主,其家臣相、相室随着变成了赵国权势显赫的相国,人称百官之长,但仍然带着一些家臣的特点。这是家国同构的体现,又是赵国官制的直接渊源,更是赵国官制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