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正宗:大廉

二、黄帝正宗:大廉

大廉是廉姓始祖。

汉代宋衷著、清代秦嘉谟辑注《世本八种》中引《姓纂》:“廉氏,颛顼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9]407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廉》姓:“颛顼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廉丹。赵郡,又颛帝之后。京兆杜陵,汉右将军廉褒生丹,大司马丹孙昭为后汉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廉范字叔度,丹后。河东,状云廉范之后,唐瀛州刺史方实,刑部员外郎廉瓘,海州人。”《四库全书》收录《元和姓纂》误作“汉有将军廉褒”,考之《后汉书》“与右将军褒”,兼有金陵书局校刊嘉庆七年刊版《元和姓纂》亦作“右将军”。右将军:将军名号。汉有前后左右将军,位上卿,掌京师兵卫和四夷屯兵,凡将军皆掌征伐。故而,今作“右将军”[10]630

南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记载《廉氏》:“颛帝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赵有廉颇。汉有廉丹、廉范。宋廉布,登科,楚州人,廉操穀,昌州人。臣谨按:古者帝王犹以名行,况臣下乎,此以名为氏。然以名字为氏者,起于商、周之世,今此廉氏末有所征,且从大廉之号焉。”[11]439

清代王相《百家姓考略》:“《廉》角音。河东郡。颛顼曾孙,大廉之后。以祖字为氏。赵有廉颇。”[12]14至清代亦认同廉姓源自于颛顼帝的说法。

从唐代《元和姓纂》、南宋《通志》,到清代《百家姓考略》都将廉氏溯源,直通轩辕黄帝。《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1]11而《元和姓纂》中“颛顼曾孙大廉”,非曾孙,而是来孙。《史记·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生子大业(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伯益),舜赐姓嬴氏。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1]173故而,大廉应为女修的三世孙,即颛顼帝孙女女修的曾孙。《史记·孟尝君列传》索隐按《尔雅》云:“孙之孙,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1]2353即颛顼帝—女修(孙女)—大业(曾孙)—大费(玄孙)—大廉(来孙)。廉姓应当溯源到颛顼帝来孙大廉,《元和姓纂》中“以王父字为氏”,即以大廉中的“廉”为姓。由此可知,廉颇世系可上溯至轩辕黄帝之后,乃华夏正宗。

据《史记·秦本纪》,廉姓始祖大廉,其父为大费。而且,舜帝将大费“赐姓嬴氏”,并且预言“尔后嗣将大出”[1]173。《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大廉后代传至飞廉,时值商代末年。又据《史记·赵世家》:“飞廉有子二人,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1]1779那么这些昌盛的后嗣,包括秦国的始祖恶来与赵国始祖季胜,皆与廉氏共祖。

另据《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1]1689《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2481故而,《离骚》开篇即“帝高阳之苗裔兮”[13]735。由此可知,楚国始祖与屈原都是颛顼帝的后裔,亦与廉氏共祖。

综上,廉颇世系可上溯至轩辕黄帝之后,乃华夏正宗,始祖为颛顼帝来孙大廉。大廉,史称鸟俗氏,其父为大费。与秦赵楚之始祖共祖于颛顼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