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出土铭文戈而言,有两件赵“武城戈”存世。一为《殷周金文集成》17.11377,内刻铭文为“十四年武城命(令)□□苩早、[庫]啬夫事(吏)、冶章執(撻)齊(劑)”[1]171;另一件为赵惠文王时期的武城相邦戈,[63]内铸铭文为“七年武城相邦畋□□工师啬夫□□冶妾执剂”。黄盛璋先生指出“执剂”,应该释读为“挞剂”,赵国铸造“挞剂”“库造”,是赵国兵器的特别标志。但他认为由于字为锈掩,尚不能确定。[64]裘锡圭先生指出赵国有东西两个武城,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附近,《汉书·地理志》属定襄郡;另一在今山东省武城县,即《史记》谓平原君封地“东武城”,《汉书·地理志》隶清河郡。东武城曾先封与孟尝君田文,后封平原君赵胜。裘先生认为:“(2号戈)戈铭之武城,其长官不称令而称相邦,疑是为孟尝君或平原君封邑时之东武城。”今以其说为是,1号戈“武城”后有“令”,似为赵之西武城。[65]

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卷九:“东武城,本策秦攻赵章,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恩泽案:《地理志》清河郡郡国志作清河国,有东武城县。《正义》贝州武城县外城。七国时赵邑。《寰宇记》:盖以定赵,襄有武城同属故此加‘东’也。钱坫曰:东海郡南成郎南武城也。故此云‘东’,按此说非是。鲁自有东武城,在今费县,与赵无涉。晋太康年去‘东’字。今地志俱云后魏去‘东’字。今山东临清州武城县西十里有东武城故城,即平原君封邑也。《方舆纪要》谓在直隶清河县,盖地相接也。”

笔者认为这两件兵器,都是赵国兵器无疑。结合程恩泽先生的分析,同意“武城相邦”戈的武城应该是东武城,因为做过相邦的平原君封地即东武城。但武城令的“武城”是不是裘锡圭先生及上文唐代以来所提的西武城,即今内蒙古清水河附近,《汉书·地理志》属定襄郡的武城?[66]赵国东武城是针对哪个武城命名为“东”的?前贤学者对此问题并未取得一致意见,笔者兹作续貂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