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赵国的将相分离制度,萌芽于简、襄时期,经过烈侯、成侯、肃侯时期的发展,到武灵王时基本形成,之后的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幽缪王继续沿用,并成为定制。将、相分离的官僚制度,符合当时的政治发展趋势,文武分职,使百官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并使权力最终集中于赵王手中,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奠定了基础。终赵一国,由于国内的政治变化和对外作战的需要,同一时期君主对将、相的任命多有变化,后期更替更加频繁,将、相的任命没有做到绝对的严格,国君临时更换将领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并且将、相的任命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贵族政治的痕迹。但将、相分离的官制体系,以及将、相领导之下的一系列文武官职的设立,作为一种有效的行政管理方式,为秦国所借鉴,并推广到全国,成为秦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赵国官制奠定了中国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的基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