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系年》与《史记》、“侯马盟书”会考
《史记·赵世家》记载襄子至献侯之史事曰:
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襄子弟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一年卒。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1]1796-1797
太史公在此处的记述颇为简略,不少地方存有疑问。孙继民在《赵桓子都代考》一文中就指出“桓子逐献侯”一句语义含糊,有两处未交代清楚:其一为桓子逐献侯于何地,其二是献侯复辟后建都于何处。[5]但是在这里太史公对赵襄子的执政时间却言之凿凿,即“襄子立三十三年卒”。如果以后人考证之前475年作为赵襄子元年,并将赵襄子的执政时间仍依《史记》计为33年的话,则赵襄子当卒于前442年。结合清华简《系年》关于前441年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和率师伐齐的记载,可以推知赵襄子去世当年,赵桓子即驱逐赵献侯而自立于代地,则赵桓子元年当为前441年。再根据《史记·赵世家》关于赵桓子“一年卒”的记载,可知赵桓子在前440年即已去世,其子当于该年继立为赵卿。
太史公后文只是说“国人曰桓子立非襄子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献侯”,而未指明其事发生于何年。清华简《系年》还记有:
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阀长城句俞之门。[4]186
赵狗其人历史典籍无所记,但在出土的“侯马盟书”的宗盟类盟书中有一篇署名为“狗”的誓词,可证明在赵氏宗族中确有其人。[6]210笔者根据《侯马盟书(增订本)》的类例释注,将这篇誓词整理如下:
狗,敢不半其腹心以事其宗,而敢不尽从嘉之明,定宫平之命,敢或
改助及
,卑不守二宫,敢又志复赵尼及其子孙于晋邦之地者,及羣虖明者,
君其明亟
之,
非是。
“侯马盟书”的研究者对誓词中主盟人“嘉”的身份存在不同认识。张颔认为“嘉”是对“子赵孟”的懿美称谓和讳称;唐兰、高明、李学勤、余闻荣等认为“嘉”指赵恒子。[75]清华简《系年》对赵桓子和赵狗活动的记载不仅能够为唐兰、李学勤等人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旁证,同时为我们判断赵狗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前文提出的标准,赵狗能够率赵氏之师伐齐,必身为赵卿或为赵氏宗族中仅次于赵卿之重要人物。据此推断,赵狗当为赵桓子之子,为赵桓子册立之太子。他当于前440年继赵桓子立为赵卿,因此才有晋幽公四年(前430年)他率师伐齐之事。进一步推断,国人共杀桓子之子(赵狗)而复迎立献侯之事至早应发生在赵狗统军出征之年,即前430年;至迟当发生于《系年》所记赵浣统军征伐之楚简王七年(前425年)。也就是说,赵献侯元年至早为前430年,至迟为前4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