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武城在赵国以外也有多处,或者方位命名之间是以汉代为依据的。尽管程恩泽说:“鲁自有东武城,在今费县,与赵无涉。”但是,我们仍可以梳理一下汉代以来学者关于武城地名的看法。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南武城在兖州,子游为宰者。”又引《地理志》云:“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故此云南武城。”[2]2205孔子弟子曾子、澹台灭明本皆武城人,为什么单在曾子里籍前加一“南”字呢?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曾子南武城人》云:“宋程大昌《澹台祠友教堂记》曰:‘武城有四:左冯翊、泰山、清河、定襄,皆以县名。’清河特曰东武城者,以其与定襄皆隶赵,且定襄在西故也。若子游之所宰,其实鲁邑,而东武城者,鲁之北也,故汉儒又加南以别之。史迁之传曾参曰南武城人者,创加也,子羽传次曾子,省文,但曰武城。”[11]1735再者,清代学者阎若璩《四书释地》“武城”条:“曾子居武城,即(仲尼弟子列传)之南武城,鲁边邑也。在今费县西南八十里石门山下。吴未灭与吴邻,吴既灭与越邻。……(史记)加‘南’于武城上者,别于鲁之北有东武城也,明曾子之为费邑人也。”曾子故里在春秋鲁国的武城,汉代为南武城,唐代到明清的费县南武城,今天山东平邑县南武城[71]。还有学者认为曾子为山东嘉祥南武城人,我们这里不作讨论。这里,我们知道,东武城、南武城之名,在汉代被汉儒以当时行政区划方位区别之,并非以战国时期地名作参照而称之。定襄郡之武城,前文已经证明非战国赵国时期的武城是显然的。上文“武城有四:左冯翊、泰山、清河、定襄,皆以县名”,这都是针对汉代而言的。清河即战国东武城所在地,所谓“东”是汉代人所加。泰山,是指曾子所居南武城山东嘉祥的说法。至于左冯翊的“武城”,“也叫武平城,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晋边界上的一个重城。秦汉时武城置县,属左冯栩,东汉时县废”。《史记·秦本纪》引《括地志》:“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华州郑县东北十三里。”《水经注·渭水》:“渭水又东与东石桥水会,故沈水也,水南出马岭山,北流迳武平城东。”学者考证,这个武城,又叫武平城,在今华县县城东孙家庄村北[12]。这些是汉代之后到清朝前贤们对武城地望的看法,但学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以西汉之后论及战国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