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的蛇图像

二、汉画像石中的蛇图像

先秦秦汉时期,蛇与上帝或帝王息息相关。春秋时期,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3]1358。秦文公所梦之蛇,被史敦诠释为上帝之征。班固在论述赵蛇之谶时,所引《左传》两个关于蛇的故事中,蛇都和诸侯王有关,预示了王位的变更和争夺。汉代之蛇,也多与神祇或帝王相关。据陈留《风俗传》记载:“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乃使使者梓宫招魂幽野,有丹蛇在水,自洗濯,入于梓宫,其浴处仍有遗发,故谥曰昭灵夫人。因作园陵、寑殿、司马门、钟懬、韂守。”这里的丹蛇,指刘邦母亲的魂魄。丹,和刘邦标榜为赤帝子有关。蛇,成为天子母亲灵魂的象征物。东汉安帝在幼年时期,“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年十岁,好学《史书》,和帝称之,数见禁中”[4]203。幼年的汉安帝房间里经常有神光照耀,而且还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赤,是因为东汉确立了火德之制,崇尚赤色。神光和赤蛇成为汉安帝具有帝王之相的标志。

图1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汉代的画像石,有一些关于蛇的图像。按照图像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将之分为神仙世界和现实世界两部分:

第一,刻画神仙世界中的蛇形象。

在神仙世界中,蛇的形象一般表现为人首蛇身的神祇形象。马王堆帛画是西汉前期的画像,在帛画的最高处,有一个人首蛇身的神祇(见图1、图2):

在帛画中,最上部的中间,有一个人首蛇身的神祇。这个神祇是谁?学术界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是伏羲,有人认为是女娲,也有人认为是太一。到底是哪位神祇,至今还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位在神仙世界中拥有最高地位的神祇。

西汉后期开始,墓葬中的画像增加,有画像石、画像砖等不同类型。在墓葬画像中,人首蛇身形象大量出现。山东嘉祥武氏祠有一幅古帝王画像,排在最前面的帝王,是两个人首蛇身者合体形象(见图3):

图像左侧的榜文是:“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从榜文可知,右边戴帽持规者为伏羲,左边人首蛇身者应该是女娲。四川简阳出土的画像石棺上,也有人首蛇身的形象(见图4):

图2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局部

图3 山东嘉祥武梁祠 伏羲女娲图

图4 简阳三号石棺 伏羲·女娲·玄武图[5]80

上面的榜题分别写着“伏羲”“女娲”,这也为武梁祠画像中与伏羲合体者为女娲提供了直接证据。从山东武梁祠和四川简阳石棺的榜题可以看出,汉代人首蛇身的形象,大多为伏羲、女娲。除伏羲、女娲形象外,还有人首蛇身手捧日、月的形象,有人认为是日神和月神。不管是伏羲、女娲,还是日神、月神,人首蛇身形象代表的都是当时人们心目中地位甚高的神祇形象。

第二,刻画现实世界中的蛇形象。

汉代画像所刻画的现实世界中也出现了很多蛇的形象,大多与斩蛇相关。河南南阳针织厂墓出土了一幅斩蛇画像(见图5):

图5 河南南阳针织厂墓画像石[6]14

图5中左边的人手拿长斧,斧子从中上部折断,此人惊慌失措,身子后倾,险些跌倒。右边之人被一条蛇缠绕,他手持长剑,做拔剑出击状。很多学者认为这幅图是“高祖斩蛇”[6]7,因无榜题,我们不敢断言,但图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史记·高祖本纪》中描绘的“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场景非常相似。高祖斩蛇的故事,在汉代应该影响很大,画像石中刻画这一故事不足为怪。

在汉画像石中,还有一些图像和斩蛇图相类似。如山东石刻博物馆藏有一幅画像(见图6):

图6 山东石刻博物馆藏戏蛇图[7]95

图6中间一人表情木讷,似处于睡梦之中。一条蛇贯穿其身,蛇的上半身从其右边袖子露出,下半身从其左边袖子露出。两边分别有一武士。左边武士手持锤子,右边武士手持斧子,都做搏击状。《中国画像石全集》的整理者认为图中刻画的是“戏蛇”,将之作为一个游戏。这幅画是不是“戏蛇”,因无榜题我们不敢断言,但这幅画和山东嘉祥武氏祠中的一幅画像意境相似(见图7):

图7这幅画像中,中间一人卧地做睡眠状,一条蛇缠在他身上。两边各一武士。左边武士手持锤子,右边武士手持斧子,做搏击状。图6和图7中,除了中间之人一个立着,一个躺着外,其他没有区别,两者反映的应该是同一母题。图6上面的画像是胡汉交战图,图7上面的画像是一些历史故事,说两图为游戏,似乎不符合它们所处整幅画像石图像的意境。刘辉认为图7反映的是“汉承尧运”[9],认为中间所卧之人为刘邦的母亲刘媪,反映的场景为:“其先刘温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一观点很有价值。

图7 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后壁小龛东侧画像[8]57

四川雅安高颐阙上的一幅画像似乎与图7相似(见图8):

图8 雅安高颐阙画像[5]68

图中一武士侧卧而眠,在他身上缠绕着一条蛇。这幅画和图7的意境相似,都是一人卧地而眠,身上或旁边有一条蛇,两者反映的应该为同一母题。整理人员将图8称为“高祖斩蛇”[43][5]68,仔细观察此图,确实和《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的高祖斩蛇后“醉,因卧”的场景相似。如果图7和图8反映的为同一母题,图6又和图7所刻画的情景相似,似乎也应和图8有一定联系。如果三幅画为同一母题,则都与斩蛇故事息息相关。因无榜题,我们不敢对图6、图7、图8这类图像的含义下论断,但无论是刘媪感蛇生子,还是高祖斩蛇,都与帝王息息相关,都是汉代王权符谶的艺术表达形式。

从以上可以看出,汉画像中关于蛇的图像,无论是神仙世界还是现实世界,所刻画的都与帝王相关。伏羲女娲,是传说中的三皇。斩蛇图、戏蛇图,也都与汉代帝王的符谶相关。我们再回头看汉武帝时期的“赵蛇”之谶,这里的蛇,不应该专喻卑臣江充,或者江充只是其中之一,真正所指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赵婕妤和“尧母门”中所生子弗陵。是赵女所生的孩子,战败了汉武帝的其他儿子,成为新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