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赵武灵王时期,赵国面临的局势日益严峻。各国经过改革实力大增: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并且“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燕“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魏“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楚“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而赵是四战之国,西有韩、秦、林胡、楼烦,北有燕、东胡,东连齐国,南有魏国,中山在其腹心。且赵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而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赵在东南发展处处受阻,而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赵武灵王为了开拓西北,抗御强秦,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以便利用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力量和资源增强国力。
这一时期,赵国拓展的中心虽然在北方,在西部也与秦国发生了几次战事,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赵武灵王时,赵与秦首次交战在前318年,韩、赵、魏、齐、楚五国联合攻秦,初战失利后。第二年,韩、赵、魏三国军队又集结进攻秦,三国联军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被秦将樗里疾打败,赵军伤亡达8万余人。随后几年,秦不断侵赵,赵损失惨重,失去了中都等地。之后,赵国为了进行改革、缓和与秦的冲突,于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派遣楼缓出使秦国。赵国的改革,使赵国在军事上强大起来,还曾想奇袭秦国,《赵世家》载:在赵武灵王“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然而,事非所愿,沙丘宫变,赵武灵王功未成而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