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贤哲:廉洁

三、孔门贤哲:廉洁

春秋时代,廉氏最为著名的人物即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廉洁。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1]2185。《索隐》记载:“《孔子家语》亦有七十七人,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廉洁,字庸。”[1]2225《集解》记载:“郑玄曰卫人。”

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廉》姓:“孔子弟子廉洁,字子庸,卫人。赵相信平君廉颇,后居赵郡。汉兴,以豪宗自苦陉徙京兆杜陵。或居陇西襄武,世为边郡守。后秦有侍御史廉桃生。”[14]296

《古今姓氏书辩证》将廉洁系于廉颇世系之中,填补了春秋时代廉氏名人的空白。廉洁,春秋卫国人。战国初年,赵敬侯推行南进战略,逐鹿中原,使得卫国城门毁坏,卫国君主光脚逃命,进而攻占了卫国许多领土。《战国策·秦策四》:“昔者,赵氏亦尝强矣。曰赵强何若?举左案齐,举右案魏。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15]259仅此推测,卫国的廉氏家族,或在此时并入赵国。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诏夫子既称先圣,可谥曰文宣王。又赠曾参以降六十七人:廉洁莒父伯……于是二京之祭,牲太牢、乐宫县、舞六佾矣。”[16]376《文献通考》卷四十四《学校考五》:“廉洁从祀文宣王,考之《史记》,皆有其名。《唐开元礼》亦载祀典。乞皆赠侯爵,使与祭享。从之。大观四年九月十二日,诏:廉洁胙城侯。”[17]415由此可知,唐玄宗封廉洁为莒父伯,宋徽宗封廉洁为胙城侯。

《永乐大典残卷》之《圣贤图像赞》:“胙城侯廉洁,字庸,卫人,先赠莒父伯。赞曰:兄弟之邦,士有廉庸。涵泳素教,表揭儒宗。杏坛探赜,洙泗从容。作兴一时,莒父其封。”[18]7129考之《全宋诗》,此赞为宋高宗撰写的《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综上,春秋时代卫国人廉洁师从孔子,为孔门七十二贤哲之一,身通六艺、才能卓异,虽无史载事迹,但唐玄宗封其为莒父伯,宋徽宗封其为胙城侯,宋高宗御笔撰写赞文。其廉氏后裔应于战国初期,由卫入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