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三、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建立的,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体育运动所提供的人际交往时间和空间,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有助于个体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公平竞争,学会宽容他人。

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个体间的接触比其他方面的接触更便利与直接。体育课堂被称为“课堂小社会”,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较其他课堂活动有更多的互动,集体性项目的学习更是如此。在课外体育锻炼中,体育运动场地、体育活动时间常常是固定不变的,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会不约而同地来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或结队比赛。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进行身体的强烈对抗,在集体协作中默契配合,有利于增进情感、巩固友谊、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体育运动过程中充满着竞争和挑战:既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队之间的竞争;既有对各种人为或自然障碍的挑战,也有对自己运动能力和对他人的挑战。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挑战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走上社会之后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此外,体育运动比赛中的竞争总与成败相伴,体育运动既能激励学生追求成功,也能锻炼学生不怕失败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体育竞赛中的失败是一种良好的挫折训练,是一种心理调适过程,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三)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尤其是参与集体项目时,合作会使活动变得更为有效。团队要获得成功,团队成员就必须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经常参加集体性体育活动,有助于个体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注重开放合作的现代社会,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有利于培养规则精神、角色意识和道德规范

学校体育活动中,约束学生的无形力量是规则。这种特殊的“规则效应”,可以使学生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规则精神有利于学生遵守各种社会准则规范,使学生的品行符合一定规范。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可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公德的人。通过参加多种体育活动以及在体育活动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能够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履行的责任义务,从而具备角色意识,这对学生将来履行不同的社会角色极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