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禽戏

一、五禽戏

(一)概述

古人认为某些动物能够长寿,与其动作有直接关系。于是人们模仿这些动物的神态和动作,创造出一些“舞蹈”作为强身健体之用。五禽戏是古代养生术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的锻炼方法,相传为东汉人华佗所创。《后汉书·华佗传》称“华语普曰:‘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由于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活动方式各异,其动作、神态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化万端,或独立高飞。五禽戏将它们的不同侧重和特点,组合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套系统完整的锻炼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以五禽戏锻炼身体,可以收到涵养精神、调节气血、益润脏腑、畅达经络、舒活筋骨、利通关节的功效;人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肢体运动进行锻炼,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达到强体健身、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二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的运动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相关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与形体美学、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其功法特点:安全易学,左右对称,引伸肢体,动诸关节,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外导内引,形松意充,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

(二)基本技术

1.手型

(1)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图7-4-1)。

(2)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图7-4-2)。

(3)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图7-4-3)。

(4)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图7-4-4)。

(5)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图7-4-5)。

(6)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握(图7-4-6)。

图7-4-1 虎爪

图7-4-2 鹿角

7-4-3 熊掌

图7-4-4 猿钩

图7-4-5 鸟翅

图7-4-6 握固

2.步型

(1)弓步。

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横向之间保持一定宽度,右(左)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左(右)腿自然伸直,脚跟蹬地,脚尖稍内扣,全脚掌着地(图7-4-7)。

(2)虚步。

两脚间距约10厘米,右(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尖上翘,膝微屈;左(右)腿屈膝下蹲,全脚掌着地,脚尖斜向前方约30°,臀部与脚跟上下相对。身体重心落于左(右)腿(图7-4-8)。

图7-4-7 弓步

图7-4-8 虚步

(3)丁步。

两脚左右分开,间距约1/2肩宽,两腿屈膝下蹲,一腿脚跟提起,前脚掌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另一腿脚弓处,另一腿全脚掌着地(图7-4-9)。

(4)后点步。

一脚向前迈出,膝关节自然伸直,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置于前脚,后脚自然伸直,脚面绷紧,脚尖点地(图7-4-10)。

图7-4-9 丁步

图7-4-10 后点步

3.平衡

(1)提膝平衡。

一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另一腿在体前屈膝上提,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图7-4-11)。

(2)后举腿平衡。

一腿蹬直站稳,另一腿伸直,向体后举起,脚面绷平,脚尖向下;挺胸、塌腰(图7-4-12)。

图7-4-11 提膝平衡

图7-4-12 后举腿平衡

4.动作

五禽戏全套演示(视频7-4-1)。

(1)预备势。(视频7-4-2)

①起势调息,并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胸腹放松,头项正直,下颏微收,舌抵上腭,目视前方。

②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平开一步,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松静站立,调息数次,意守丹田。

③两肘微屈,转掌心向前,两掌向前、向上托起,高与胸平,掌心向上,与肩同宽;两肘下垂外展,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再左右分开,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此动作做一遍。

(2)第一式:虎戏———虎举。(视频7-4-3)

①两手置于髋前,掌心向下,十指撑开,掌指向前,再弯曲呈虎爪状;随后两手外旋,由小指开始依次弯曲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两拳沿体前缓慢上提至胸前,随即两臂内旋,十指缓缓松开伸直撑掌,举至头上方,手臂伸直,虎口相对,胸腹充分展开,头向上抬起;目随手走,注视两掌。

②两掌弯曲成虎爪状,随即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随后两拳下拉至肩前,变掌体前下按,落至两髋前,十指撑开,手指向前,掌心向下;目随手走,注视两掌。

此式共做两遍,然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3)第二式:虎戏———虎扑。(视频7-4-4)

①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胸侧;下肢保持不动,身体稍后仰,两手向上、向前画弧,随即十指弯曲呈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怒视前方。

②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画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随后伸膝、送髋、挺腹、后仰,身体呈反弓状;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

视频7-4-1 五禽戏全套演示

视频7-4-2 预备势

视频7-4-3 虎戏———虎举

视频7-4-4 虎戏———虎扑

视频7-4-5 鹿戏———鹿抵

视频7-4-6 鹿戏———鹿奔

视频7-4-7 熊戏———熊运

③右脚尖顺势外展约30°,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提起,两手继续向上、向前画弧,随后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前倾约45°,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按至膝前两侧,高与膝平,两手距离约两个肩宽,掌心向下;怒视前下方;随后左脚收回,与肩同宽,两膝弯曲;两手向下画弧至两膝旁;目视前下方。

④右式:动作同左式,唯方向相反,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然后开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⑤最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再两臂屈肘,两掌内合,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左右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4)第三式:鹿戏———鹿抵。(视频7-4-5)

①两膝微屈,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同时身体稍右转;两掌握空拳,向右侧摆起,与肩同高,拳心向下;目随手动,转视右拳。

②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脚尖外展约70°后踏实;右腿伸直蹬实,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左转,两拳成“鹿角”,随之向左摆动,左臂屈肘,肘尖抵靠在左腰侧,前臂水平,稍背屈,指尖向左,右臂向上、向左、向后画弧,侧举至头前,掌指向左后方伸抵,掌心向外,指尖朝后,目视右脚跟。

③身体右转,重心后移,左脚尖翘起;两手由鹿角向上、向右、向下画弧,摆至身体右侧,高与肩平,掌心向下;目视右手;两手由鹿角变为握空拳落于体前;同时左脚收回,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目视前方。

④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然后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5)第四式:鹿戏———鹿奔。(视频7-4-6)

①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提起,向前迈步,先脚跟着地,再屈膝,右腿伸直,呈左弓步;同时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向上、向前画弧,屈腕下落至体前,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②身体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左膝伸直,全脚掌着地,头前伸,弓背,收腹,敛臀;同时两臂前伸内旋,拳变“鹿角”,掌背相对,间距约5厘米,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

③身体重心前移,上体抬起,保持正直,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呈左弓步;同时松肩沉肘,两臂外旋,“鹿角”变空拳,拳面要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④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腿自然伸直,脚尖翘起;左脚收回,脚尖点地,与肩同宽,再左脚从脚尖至脚后跟依次落地;同时右脚从脚后跟至脚尖依次抬起,两脚换跳步;两拳随之向下画弧,落于体侧,换跳完成时,两拳沿体侧收提至腰侧;目视前方。

⑤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然后,左脚收回,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⑥最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再两臂屈肘,两掌内合,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左右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6)第五式:熊戏———熊运。(视频7-4-7)

①两掌握空拳成“熊掌”,提起置于肚脐两侧,拳眼相对,间距约5厘米;同时两腿微屈,身体稍前俯;目视两拳。

②以腰、腹为轴,上体做顺时针摇晃;同时两拳随之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画圆;目随上体摇晃环视。此动作顺时针摇晃两周后逆时针也摇晃两周,做完最后一动,两腿伸直,两拳变掌下落,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7)第六式:熊戏———熊晃。(视频7-4-8)

①身体重心右移;左髋上提,牵动左脚离地,两掌握空拳成“熊掌”,置于体侧,随即松髋,左腿屈膝提起,右腿微屈;目视左前方。身体重心前移,左脚向左前方落地,全脚掌踏实,脚尖朝前,左腿弯曲,右腿伸直;同时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高与腰平,右拳摆至体后,拳心朝后,高与腰平;目视左前方。

②身体先右侧压,再左转,重心后坐,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同时拧腰晃肩,带动两臂前后弧形摆动;右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右,高与腰平;左拳摆至体后,拳心朝后,高与腰平;目视左后方。身体先左侧压,再右转,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时拧腰晃肩,带动两臂前后弧形摆动,左臂内旋前靠,左拳摆至左膝前上方,拳心朝左,高与腰平;右拳摆至体后,拳心朝后,高与腰平;目视左前方。

③右式:动作同左式,唯方向相反,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右侧做完左脚上步,开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④最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再两臂屈肘,两掌内合,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左右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8)第七式:猿戏———猿提。(视频7-4-9)

①两臂内旋微屈,两手置于腹前,十指斜相对,手指伸直分开,含胸收腹,随即两手快速外旋,屈腕,十指撮拢,捏紧成“猿钩”,低头看手;两掌上提至胸前,间距约10厘米,勾尖向下;两肩上耸,含胸团背,收腹提肛;脚跟提起,随即头向左转,目随头动,注视左后方。

②躯干、腿部不动,头转正;目视前方;两肩下沉,松腹落肛,“猿钩”变掌,体前下按,按至腹前,再左右分开,垂于体侧;脚跟着地;目视前方。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

(9)第八式:猿戏———猿摘。(视频7-4-10)

①左脚向左后方退步,脚尖点地,右腿屈膝,重心落于右腿;同时左臂屈肘,左掌成“猿钩”收至左腰侧;右掌向右前方自然摆起,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目视右掌。

②身体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屈膝下蹲,右腿自然伸直,脚尖翘起,右掌向下、向后摆起;目随手动。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呈右丁步;同时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上方画弧至头左侧,掌心对太阳穴;目先随右掌,再转头注视右前上方。

③右掌内旋,掌心朝下,沿体侧下按至左髋外侧,两腿顺势稍下蹲;目视右掌。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大步,左腿蹬伸,身体右转,带动两臂前后展开;身体重心前移,右腿伸直,左脚脚尖点地,呈左后点步;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上方画弧,举至体侧变“猿钩”,稍高于肩;左掌向前、向上伸举,屈腕撮钩,成“采摘势”;目视左钩。

④身体重心后移,左腿屈膝,右腿自然伸直;左掌由“猿钩”变为“握固”,屈肘回收,右手变掌回落于体前;随即左腿屈膝下蹲,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呈右丁步;同时左臂屈肘约90°,收至左前方,掌指分开,掌心朝上,虎口朝左后方,呈“托桃状”;右掌经体前向左画弧至左肘下捧托,掌心对左肘尖;目视左掌。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右侧做完左脚向左横开一步,开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视频7-4-8 熊戏———熊晃

视频7-4-9 猿戏———猿提

视频7-4-10 猿戏———猿摘

视频7-4-11 鸟戏———鸟伸

视频7-4-12 鸟戏———鸟飞

视频7-4-13 禽戏———收势

⑤最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再两臂屈肘,两掌内合,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左右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10)第九式:鸟戏———鸟伸。(视频7-4-11)

①两腿微屈膝下蹲;两掌在腹前相叠,掌心朝下;目视前下方。两膝伸直;两掌向上举至头前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前;身体微前倾,提肩,缩项,挺胸,塌腰;目视前方。

②两腿微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相叠,下按至腹前,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两掌。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右腿屈膝,左脚提起,收于右腿内侧,两掌分开,向后摆至体侧,掌心朝后;目视前下方;随即右腿蹬直,左腿伸直向正后方摆起;同时两掌左右分开,掌呈“鸟翅”,向身体侧后方45°摆起,掌心朝后上方;抬头,伸颈,挺胸,直腰;目视前方。

③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右侧做完右脚下落,两脚开步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11)第十式:鸟戏———鸟飞。(视频7-4-12)

①两腿微屈;两掌合于腹前,展掌舒指,掌心斜向上,十指相对,间距约5厘米;目视前下方。右腿伸直独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朝下;同时两臂向身体两侧平举,两掌呈“鸟翅”,高与肩平,掌心朝下;目视前方。

②右腿微屈,左脚下落于右脚旁,与右脚相距约半肩宽,脚尖着地,屈膝下蹲,呈左丁步;同时两掌体侧下落合于腹前,展掌舒指,掌心斜向上,十指相对,间距约5厘米;目视前下方。右腿伸直独立,左腿屈膝提起,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朝下;同时两掌经体侧举至头顶上方,掌背相对,间距约5厘米,指尖斜朝上;目视前方。左脚下落于右脚旁,与肩同宽,屈膝下蹲;同时两掌体侧下落合于腹前,展掌舒指,掌心斜向上,十指相对,间距约5厘米;目视前下方。

③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此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两遍,做完右侧,右脚下落,左右开步站立,双脚间距与肩同宽,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④最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掌心朝上,与胸同高,再两臂屈肘,两掌内合,转掌心向内对膻中穴,随即两掌内旋,缓慢下按至腹前,左右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12)收势:引气归元。(视频7-4-13)

①两掌经体侧上举,掌心朝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朝下,斜对百会穴;目视前方。两掌指尖相对,沿体前缓慢下按,至腹前分开,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重复此动作共三遍。

②两掌向后画平弧,高与脐平,掌心朝后,随后两臂外旋,转掌心朝前;目视前方。两掌继续向前画平弧,在腹前合拢,虎口交叉,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叠于脐前;闭目静养。两眼慢慢睁开,两手合掌在胸前搓擦至热;掌贴面部,上下环绕摩擦,浴面3~5遍;两掌向后沿头顶、耳后、胸前下落,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提起向右脚并拢,前脚掌先着地,随之全脚踏实,回复成预备势;目视前方。

5.口诀

(1)起势调息。

调整呼吸神内敛,头身正直顺自然,胸腹放松膝微屈,诱导入静排杂念;提吸按呼沉肩肘,柔和均匀意绵绵,心静神凝气机动,神不外驰守丹田。

(2)虎举。

撑掌屈指拧双拳,提举拉按握力增;卧虎伸腰三焦畅,清升浊降精气生,一张一弛文武道,深吸长呼肺量添,含胸收腹伸脊柱,肾水滋阴如清泉。

(3)虎扑。

握拳上提身前俯,挺胸引腰紧收腹,伸膝送髋体后仰,两爪生威向前扑;虎视眈眈神威猛,动如雷霾无挡阻,扑食犹如猫戏鼠,刚中有柔憨态掬。

(4)鹿抵。

迈步转腰看脚跟,两臂画圆摆头前,挺身眺望左右盼,脊柱侧屈往回旋;嬉闹抵角对顶劲,健内助外意腰间,自由奔放强腰肾,恬淡虚无真气现。

(5)鹿奔。

跨步向前手握拳,低头躬背肩臂旋;头髋前伸腹后顶,横竖两弓如绷弦;命门后凸督脉通,尾闾运转阳气添,奔跑跳跃经脉畅,体态安舒气自闲。

(6)熊运。

两掌外导画立圆,腰腹内引摇晃颠,导气引体气血和,形正意宁神不乱;运腰摩腹谷气消,中焦运化脏腑暖,户枢常动蠹不侵,脾胃健运病莫生。

(7)熊晃。

提髋屈膝握空拳,落步震髋臂内旋,晃肩拧腰意两胁,前靠后坐调脾肝;摇摆颠足步履稳,润肠化结脾胃安,熊经本是祖传法,笨中生灵贵自然。

(8)猿提。

屈腕撮钩耸双肩,团胛缩颈目光闪;百会上引提脚踵,抓胸挠痒永不倦;收腹裹臀摩肠胃,踮脚直立练平衡;灵猴自有健身术,减肥何须服药丸。

(9)猿摘。

猿钩贴腰脚丁步,摆掌护面频盼顾,枝头蜜桃鲜欲滴,攀树摘果如探物;猿心静时若处子,敏捷灵动赛脱兔,喜看硕果不忍食,献给寿星西王母。

(10)鸟伸。

两掌上举叠劳宫,提肩缩项挺前胸,抬头伸颈掌后摆,塌腰翘尾身反弓;丹顶铁爪昂然立,一身正气顺而通,高洁优雅称仙禽,潇洒飘逸道家风。

(11)鸟飞。

一腿独立一腿起,手成鸟翅往上举,屈腿合掌再奋力,展翅高飞志千里;悠悠鹤步翩翩舞,抖翎亮翅比健美,抻筋拔骨体舒展,松鹤延年登寿域。

(12)引气归元。

侧举上抱头顶悬,沉肩坠肘落腹前,虎口交叉阴阳合,闭目静养守涌泉;手心搓热和气血,上摩下擦干浴面,周身放松精神爽,引气归元入丹田。

(三)练习方法

(1)对于初学者,一般从手型入门,然后是步型、预备势及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这五类动作,最后是收势。从基本手型介绍起,该动作可细化到掌、指、拳等部位,同时配合手指、腕关节的运动,以达到增强远端血液微循环的目的。

(2)五禽戏重在模仿五禽的动作和姿势,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和舒展上、下肢向各个方向运动,有强健身体的功效。其中,下肢的运动与整套功法的身体平衡密切相关,因此,正确步型的掌握十分关键。

(3)练习者在进入五禽戏锻炼之前,首先必须从标准的预备势开始。这样做不仅可以排出杂念,诱导入静,调和气息,宁心安神,而且可以吐故纳新,升清降浊,调理气机,从而为随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四)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准备式

(1)易犯错误:左脚开步呈八字脚,两脚距离小于肩宽。八字脚时会阴穴不开,夹着尾巴练功,影响任脉督脉的联通。

纠正方法:开步时,左脚先提脚跟,后提脚尖,落脚时,先落脚尖,后落脚跟,落脚跟时要向左侧外撑下落,使两脚保持平行。开脚距离要稍宽于肩,即两脚内侧距离与肩同宽。

(2)易犯错误:起势调息向前托起时肘部过直,抬手过高,下按时抬肘过高。

纠正方法:两掌前托时,肘部微屈,手不过乳高,两掌内合于胸前时,肘要微低于腕。

2.虎举

(1)易犯错误:手直接由掌变拳,没有虎爪状过程。

纠正方法:先坐腕撑掌,十指充分张开,掌心向下,再屈十指,第一、二指节呈虎爪,随后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到大拇指依次外旋握紧成实心拳,拳眼向前。

(2)易犯错误: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时肘部弯曲。

纠正方法: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时,要充分向上,使肘部完全伸直,如托举重物,并一直保持到完成旋握成拳。

(3)易犯错误:两拳下拉时,两肘外开,两拳距离变小。

纠正方法:两拳下拉时,两肘向前弯曲,保持小臂垂直下拉,两拳与肩同宽,距离不变。

3.虎扑

(1)易犯错误:开步直膝前扑时,低头弓背,眼看前下方,肩部高于臀部和虎爪。

纠正方法:开步直膝前扑时,从两手举至前上方时起,就目视双手,直背塌腰,臀部主动向后坐,目视虎爪向前扑落到臀、肩、爪三点达水平位置时停顿住。

(2)易犯错误:虚步前扑时,重心偏前,前腿和两臂完全伸直。

纠正方法,出步要小,不超过本人一脚远,重心在后脚,身体前倾约45°,前腿膝微屈,脚尖上翘,两臂肘微屈呈弧形。

(3)开步和虚步两次前扑的提拳动作没有区别。

纠正方法:开步直膝前扑时,要直身提拳,举拳至头的前上方再变虎爪下扑。虚步前扑时,要反躬身提拳到肩前,再撇脚移重心,举拳变虎爪下扑。

(4)每戏后的调息动作与起势时的调息动作无区别。

纠正方法:每戏后的调息动作与起势时的调息动作区别在于两手托起的方向不同。起势调息两手向前方托起,戏后调息两手向侧前方托起。

4.鹿抵

(1)易犯错误:迈步落脚点方向距离不准确,使身体侧屈不到位,看不到后脚跟。

纠正方法,以左脚为例,重心右移,右膝微屈,提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左前方画弧迈步,脚跟的落点应在左脚迈步前,左脚尖前约一脚远的位置。

(2)易犯错误:前脚尖外展不到90°,弓步拧转时重心不稳。主要是因为前脚尖外展角度不够,使后脚处于或接近处于前脚的延长线上,造成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前脚尖充分外展达到大于等于90°,使后脚完全踩不到前脚的延长线,弓步拧转时重心就稳定了。

(3)易犯错误:拧身抵角时,为看到后脚跟,后脚跟向外碾动或向上提起。

纠正方法,伸抵鹿角时,重心前移,前脚尖外展90°前腿屈弓,后腿蹬直,后脚全脚踏实不动;加大腰、腹部的拧转幅度,即可看到后脚跟。

(4)易犯错误:收脚撤步时,两手伸展画弧不充分,画成小斜弧。

纠正方法:重心后移、前脚尖翘起的同时,肘抵腰部的手充分向体侧伸展,收脚变开步时,两手经头上画大立圆落于体前。

5.鹿奔

(1)易犯错误:落步后,两脚前后近似成一直线,重心不稳,上体左右晃动。

纠正方法,上步要向同侧肩前方向落步,使两脚之间横向距离约20厘米,后坐前,后脚跟先内合30°~40°。

(2)易犯错误:后坐拱背,两臂前伸时,塌腰翘臀,做不出竖弓。关键原因是上步过大。

纠正方法,上步要高抬脚近落步,上步距离要小于等于自己一脚的长度,后坐拱背时要背向后引,收腹含胸臀向前勾,躯干自成竖弓。

(3)易犯错误:后坐弓背时,两臂伸直向前,背部横弓不明显。关键原因是两肘挺直。

纠正方法:后坐弓背时,低头、弓背、收腹,同时两臂内旋,两肘向两侧微屈。

6.熊运

(1)易犯错误:两掌紧贴腹部,上体晃动,两掌基本不动。

纠正方法:肩肘腕放松,随上体摇晃,两掌以肚脐为中心做侧立圆运行,立圆直径约10厘米。两拳到肚脐正上方时,大小臂夹角小于90°,两拳到肚脐正下方时,大小臂夹角大于90°。

(2)易犯错误:上体基本不动,两掌在腹前主动画立圆摩腹。

纠正方法:肩肘腕放松,两掌要随着上体的晃动被动画圆,不能主动画圆。两掌到肚脐两侧是靠手臂自身重量垂摆而至,因此松肩是关键。

7.熊晃

(1)易犯错误:没有提髋动作,直接屈膝提腿向前迈步。

纠正方法:先提髋把脚牵离地面,再屈膝提腿迈步坠落。提髋时,膝、踝完全放松,臀随髋起,腰椎和骶椎侧屈,大腿和脚尖低垂,然后再屈膝提腿向前迈步。

(2)易犯错误:迈步时,先脚跟后脚尖轻轻落脚,或重心没前移,就主动落脚震脚不震髋。

纠正方法:提脚后,先重心前移,脚再随重心自然坠落,全脚掌同时落地,震动髋关节。

(3)易犯错误:向前迈步过大,两脚横向间距过小,呈八字脚。脚落地前,踝部不放松,脚尖上翘,是落脚呈八字脚的主要原因。

纠正方法:一是要坠脚落步,不要迈脚落步。二是落步前,踝部放松,脚尖低垂,全脚落地,脚尖自然向前。落步后两脚横向距离要宽于肩,前后不超过半脚远。

8.猿提

(1)易犯错误:提勾团身时,两肘外开,团身不紧。

纠正方法:提勾团身要以膻中穴为中心,耸肩缩项,含胸圆背,屈肘提腕,大臂贴肋收于肋前,不要把肘尖分在肋侧。

(2)易犯错误:顾盼和采摘时,手的位置过低。

纠正方法:顾盼时,身体微前倾,掌心对着太阳穴,指尖约高于头。采摘时,“猿勾”要高于头,在头的前上方。

(3)易犯错误:采摘撮勾后,顶腕动作过大,眼不看手。

纠正方法:抓勾手要从后经上画立弧,摆至前上方高于头处,抓勾和顶腕要快速同时完成,要突出甩指抓勾的动作,同时目视猿勾。纠错的关键是抓勾前手的位置要高。

9.鸟伸

易犯错误:叠掌上举时,掌心先向后再向下,下按时,掌心先向前再向下。

纠正方法:两掌叠起后,无论举按都要始终保持掌心向下,与地面平行,不能向前或向后。

10.鸟飞

(1)易犯错误:两掌从两侧落于腹前时,又向上摆起到中脘穴。

纠正方法:两掌从身体两侧落至腹前(肚脐下),掌心斜相对,指尖相距约10厘米,手臂呈弧形,不可再向上托起摆动,更不可指尖相叠。

(2)易犯错误:手型变换的位置不准确。

纠正方法:两掌到肩高为手型变换的节点。两掌到侧平举时,掌变成鸟翅手型,稍高于肩。自翅从肩下落时变成掌至腹前。再侧平举到肩高时,两掌变成鸟翅继续上举至头上方。两掌下落到肩高时鸟翅变成掌,继续下落至腹前。

思政元素

掌握功法只是五禽戏课程构建的第一层面,五禽戏不仅助人健身,也蕴藏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德育资源。例如,在教授虎戏的动作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动作要领,更要让学生学习理解虎戏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主心气,虎戏利肝,心气顺畅,才有健康的心性,要让学生们感悟到“心平气和,情志畅通,面对社会的浮躁与复杂,学会收心”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