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主要竞赛规则
(一)器材与设备
1.比赛场地与器材
比赛场地为对称的长方形,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
(1)面积。
比赛场区为18米×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
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7米,其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比赛场区边线外的无障碍区宽应5米,端线外的无障碍区宽应6.5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高12.5米。
(2)比赛场地的地面。
①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场地的地面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不得在湿滑或粗糙的地面上比赛。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制或合成物质的。任何地面都必须事先经国际排联验准。
②室内比赛场区的地面必须为浅色。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的颜色。
③室外场地为了排水,每米可以有5毫米的坡度。禁止用任何坚硬的物体作为场地界线。
(3)场地上的画线。
①所有的线宽5厘米。其颜色应该是与地面以及其他画线不同的浅色。
②界线: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
③中线:中线在网下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中线的宽度须平均分配,其中心线将比赛场区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场区。
④进攻线: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标出了前场区。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中,进攻线是被无限延长的,在每条进攻线两端向无障碍区各画5段长15厘米、宽5厘米、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教练员限制线”由一组长15厘米、间隔20厘米的虚线组成,虚线自进攻区的延长线至底线延长线,距边线1.75米并平行于边线。限制线限定了教练员的活动区域。
(4)区与区域。
①前场区:中线中心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前场区被认为是向边线外延长的,直至无障碍区的边沿。
②发球区: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端线后。端线后两条边线的延长线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短线的宽度包括在发球区之内。
③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④自由防守队员替换区:自由防守队员替换区是无障碍区的一部分,在替补席一侧的进攻线延长线和底线延长线之间。
⑤准备活动区: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的无障碍区外的球队席远端角落,各画有3米×3米的准备活动区。
⑥判罚区:判罚区位于控制区内各端线的延长线后,放有两把椅子。其长宽各1米,线为红色,宽5厘米。
(5)温度。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的室内温度,最高不得高于25℃(77℉),最低不得低于16℃(61℉)。
(6)照明。
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场地的照明度,在距离场地地面1米的高度进行测量,应为1000~1500勒克斯。
2.球网与网柱
(1)球网高度。
①球网架设在中线上空,高度为男子2.43米,女子2.24米。
②球网的高度应从场地中间丈量,球网两端(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不得超过规定网高2厘米。
(2)构造。
球网为黑色,宽1米,长9.5~10米(每边标志带外25~50厘米),网眼直径10厘米。
球网上沿的全长缝有7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帆布带的两端留有孔,用绳索系在网柱上使网上沿拉紧。
用一根柔韧的绳索穿过帆布带,拉紧球网上沿固定在网柱上。
球网下沿的全长缝有另外一条构造与球网上沿相同的5厘米宽的帆布带,用绳索系在网柱上使网下沿拉紧。
(3)标志带。
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带子为标志带,分别系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4)标志杆。
标志杆是有韧性的两根杆子,长1.8米,直径10毫米,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材料制成。
两根标志杆分别设置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不同侧面。
标志杆高出球网80厘米。高出部分每10厘米应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并视为过网区的边界。
(5)网柱。
①两根网柱分别架设在两条边线外0.5~1米处,高2.55米,最好可以调节高度。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排球比赛,网柱应架设在边线外1米处,其外部必须进行柔软包裹。
②网柱应为光滑的圆形,并无拉链。一切危险设施和障碍物都必须清除。
(6)附加设备
一切附加设备都必须符合国际排联的规定。
3.球
(1)标准。
球是圆形的,由柔软皮革或合成革制成外壳,内装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球胆。
颜色:可以是一色的浅色或是彩色。
正式国际比赛使用的合成革和彩色球必须符合FIVB标准。
圆周:65~67厘米。
重量:260~280克。
气压:0.30~0.325千克/平方厘米。
(2)统一性。
在一次比赛中所用的球,其特性,包括圆周、重量、气压、牌号及颜色等,都必须是统一标准的。
(二)比赛方法简介
1.得1分、胜1局与胜1场
(1)得1分。
某队在对方失误与犯规以及受到其他的判罚时,得一分。
(2)胜1局。
每局(决胜的第5局除外)先得25分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胜1局。当比分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26∶24、27∶25……)为止。
(3)胜1场。
①胜3局的队胜1场。
②如果2∶2平局时,决胜的第5局打至15分并领先对方2分的队获胜。
(4)弃权与阵容不完整。
①某队被召唤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25∶0的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②某队无正当理由而未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则宣布该队为弃权。
③某队被宣布1局或1场比赛阵容不完整时,则输掉该局或该场比赛,判给对方胜局或该场比赛所必要的分数和局数。保留阵容不完整队所得的分数和局数。
2.发球击球时和击球后的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某队未按照记分表上所登记的发球次序发球。
(2)发球区外发球。发球击球时或跳发球起跳时,踏及场区或发球区外地面。
(3)发球击球时球未抛起或持球手未撤离。
(4)第一裁判鸣哨发球后8秒内,发球队员未将球击出。
(5)发出的球触及发球队队员或未能通过球网垂直面;成界外球,球的落点完全在场区界线以外的地面上;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比赛成员等;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或球网标志杆以外部分;发球时或进入对方场区时,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
(6)发球掩护。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
3.比赛中的击球犯规
(1)四次击球。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拦网一次除外)。
(2)持球。击球不清晰,使球停滞(如捞捧、推掷、携带等)。
(3)连击。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拦网一次和第一次击球时除外;在第一次击球时,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
(4)借助击球。队员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
4.界内球
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
5.位置错误
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队员的位置,应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同列队员中,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同排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右(左)边线更近。
6.球网附近的犯规
队员击球活动在进攻区时触网;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触及球或对方队员;队员从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并妨碍对方比赛;队员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场区;进入对方无障碍区的球。
7.前、后排队员犯规
前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在前场区对对方发过来的整体未离于球网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如扣球、吊球等)。
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或踏在进攻线上,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或触及对方拦网队员。
8.暂停和换人
当比赛成死球时,裁判员鸣哨发球之前,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可用相应的手势请求暂停或换人。每局比赛有两次技术暂停,时间1分钟,每队各有两次普通暂停,时间30秒,决胜局(第五局)无技术暂停,但每队有两次普通暂停。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每局比赛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可以同时替换一人或多人,每局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在同一局中可以退出比赛和再次上场各一次。
9.拦网犯规
(1)过网拦网。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拦网触球为过网拦网。
(2)后排队员拦网。后排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拦网。
(3)拦发球。拦对方发过来的球。
10.对犯规的判罚
比赛进行中的犯规判罚失一分。如果两个或更多的犯规先后发生,则只判罚第一个犯规,如果双方队员同时犯规,则判“双方犯规”,该球重新进行。
思政元素
在排球理论教学中,通过讲解排球的起源、传播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十冠王”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从高起高打到快速多变的战术打法教学,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排球实践教学中,因为排球各项技术的掌握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要融入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思政教学,用精神引领学生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升技术的效果。排球教学中要多强调排球项目精神的情感激励、价值引领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