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黐手实战对练法

五、咏春拳的黐手实战对练法

单黐手是两人面对面战立,单手手臂相交,一方伸出左手或右手,对方则以右手或左手相搭,以伏手、摊手、膀手等手法而进行的相互攻防练习。单黐手是咏春黐手最基本的练习形式,也是咏春拳黐手中最基本的手部感觉训练,经常进行单黐手训练,能提高练习者手部感觉、手部速度、手部反应,从而有效增强手部实战攻防能力。

(1)动作要领。

进行黐手时不可用力互相对抗,应以轻柔为主,身形须上虚下实,形松意紧,上身保持松沉不着力,手部听劲要灵敏快捷,初习时,不可操之过急,应缓缓行之,功到自然成。

(2)练习方法。

单黐手由膀手、摊手、正掌、冲拳、伏手、枕手6个动作组成(图7-3-10~图7-3-15),甲乙面对面并步直立,相距前臂连指距离,双手握拳抱于胸侧,屈膝半蹲,膝盖不超过脚尖,目视对方;上体不动,两人脚掌以脚跟为轴外张,两脚掌成90°夹角,目视对方;上体不动,两脚以前脚掌为轴外张,呈二字钳羊马,目视对方,甲乙两人对练,甲做摊手、正掌、膀手,为内门动作,乙相应做伏手、枕手、冲拳,为外门动作,熟练之后甲乙交换内外门动作练习,熟练之后左右手交替练习。

图7-3-10 膀手

图7-3-11 摊手

图7-3-12 正掌

图7-3-13 冲拳

图7-3-14 伏手

图7-3-15 枕手

(一)摊手、伏手(图7-3-16)

由起势开始,甲右臂不动,左臂左拳变掌,由胸侧沿中线前伸至肘关节归中成摊手,直指乙胸口;乙左臂不动,右臂沿胸侧前伸,同时右拳放松伏于甲前臂,以前臂封堵甲内门进攻路线,成伏手;摊手在内,伏手在外,目视对方。

(二)正掌、枕手(图7-3-17)

接上式,甲左臂内旋前伸,同时坐腕立掌呈正掌,沿中线进击乙胸口;乙右臂蹬腕呈直掌,以肘靠中呈枕手,指尖斜向上;目视对方。

图7-3-16 摊手、伏手

图7-3-17 正掌、枕手

(三)膀手、冲拳(图7-3-18)

接上式,乙右拳变拳,以肘催拳,沿中线进攻甲胸口,甲左臂内旋,肘尖朝向对方肩关节方向,通过左前臂的滚动迫使乙方冲拳偏离进攻路线,掌心斜向外;甲左臂内旋,腕关节定于原位置,沉肘靠中,意念向前,呈摊手,乙右臂放松,沉肘归中,化拳呈伏手;目视对方,呈摊手扶手。如此循环练习后还原成预备势,再进行另一手臂练习。

双黐手与单黐手相比,是增加了另一只手,在两人单黐手熟练掌握后进行的双手对练法(图7-3-19),是指两人双手手臂相交,一方以左手搭对方右手,而对方则以左手搭一方的右手,四条手臂相搭过程中,以伏手、摊手、膀手等手法进行的相互攻防练习,是单黐手的提升练法。

图7-3-18 膀手、冲拳

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①易犯错误:进行双人黐手时,单伏手、单摊手的手肘未归中;摊伏膀基本动作变形;冲拳直冲不坚决,贻误战机。

②纠正方法:多进行个人摊手、伏手、正掌、枕手、膀手、冲拳这6个动作的练习,之后可提升双人黐手的技艺熟练度。

双黐手熟练之后还可进行木人桩练习,木人桩由桩身、桩手、桩脚3部分构成,其中桩的中部木桩为桩身,代表对方的身体中线。桩的上部有两只桩手,代表对方的左右手,这两只桩手有虚实手之分,桩的中部有一只桩手,代表对方的拳或脚,桩脚在桩的下部,代表对方的脚。木人桩的规格包括桩身的高度、桩手的长度、桩脚的长度,木人桩的尺寸可因人而异,此能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一般木人桩的尺寸为桩身长170~175厘米,桩手长29厘米,桩脚长度比桩手长一点,角度为120°~135°,木人桩练习是指在没有同伴的情况下,人与木桩进行黐手,或用咏春小念头等招式对木桩进行攻防模拟的练习(图7-3-20)。

图7-3-19 双手对练法

图7-3-20 木人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