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排球战术

三、气排球战术

气排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气排球竞赛规则、气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竞赛的发展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

(一)气排球战术的分类

气排球战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参与战术体系的人数多少,可分为个人战术与集体战术两类;根据气排球比赛对抗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组织形式,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实践中,防守战术和进攻战术组合形成接发球及其进攻、接扣球及其进攻、接拦回球及其进攻、接传垫球及其进攻四攻系统。

(二)阵容配备

阵容配备是指参赛队根据比赛的任务、本队战术组织的特点及队员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地安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充分地调配力量,科学地组合人员的筹划过程。

1.五人制

(1)“四一”配备。由4名进攻队员和1名二传队员组成(图9-2-9)。

(2)“三二”配备。由3名进攻队员和2名二传队员组成(图9-2-10)。

图9-2-9 “四一”配备

图9-2-10 “三二”配备

2.四人制

(1)“三一”配备。由3名进攻队员和1名二传队员组成,其中有一名进攻队员或为接应二传(图9-2-11)。

(2)“二二”配备。由2名进攻队员和2名二传队员组成,二传与攻手配置均衡,这种配备较容易掌握和运用,是气排球比赛中常采用的阵型(图9-2-12)。

图9-2-11 “三一”配备

图9-2-12 “二二”配备

(三)气排球个人战术

气排球个人战术是指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的队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整体战术的需要,灵活运用个人技术变化以完成有效进攻与防守,包括发球个人战术、一传个人战术、二传个人战术、扣球个人战术、拦网个人战术等。

(四)气排球集体战术

集体战术指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之间有组织、有目的地集体协调配合的过程,分为集体防守和集体进攻战术。集体防守战术包括接发球防守、接扣球防守、接拦回球防守、接传防守、垫球防守等;进攻战术包括前“中二传”进攻战术、前“边二传”前攻战术、后“插二传”进攻战术三种。

1.“中二传”进攻战术

“中二传”进攻战术的基本配合方法:由前排3号位队员担任二传。其他四名队员将球传(托或垫)给二传队员,再由二传队员将球传给场上前排两名或后排两名队员进攻(图9-2-13)。这种进攻配合方法称为“中二传”进攻战术,它是五人制比赛进攻战术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进攻形式。在运用“中二传”进攻战术中,当二传队员轮转到4号位或2号位时,可采用换位方法跑到3号位。

图9-2-13 “中二传”进攻战术

2.“边二传”进攻战术

“边二传”进攻战术基本配合方法:由前排2号位队员担任二传,其他四名队员将球传(托或垫)给二传队员,再由二传队员将球传给场上队员进攻(图9-2-14)。这种进攻配合方法称为“边二传”进攻战术。在运用“边二传”进攻战术中,当二传队员轮转到4号位或3号位时,可采用换位方法跑动到2号位。

3.“后排插上”进攻战术

“后排插上”进攻战术的基本配合方法:由后场区队员插上担任二传,其他四名队员将球传(托或垫)给插上的二传队员,再由插上的二传队员将球传给场上队员进攻(图9-2-15)。这种进攻配合方法称为“后排插上”进攻战术,它是进攻战术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进攻形式。运用“后排插上”进攻战术时,二传队员在后排可以分别从1号位或5号位插上。由于1号队员接球次数少,插上移动距离短,因此,在比赛中采用1号队员插上的方式较多。

图9-2-14 “边二传”进攻战术

图9-2-15 “后排插上”进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