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竞赛规则简介

四、篮球竞赛规则简介

(一)比赛场地与器材

1.场地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从界线的内沿丈量,4条界线外至少2米处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球场分中线、前场和后场,中线上的中圈和前、后场罚球区罚球线上的两个半圆半径均为1.80米。篮圈下面的矩形为限制区,通常称“禁区”。前、后场内的拱形弧线外的地区称3分投篮区。如图5-1-13所示。

图5-1-13 篮球场尺寸

(1)后场。

某队的后场由该队本方的球篮、篮板的界内部分,以及由该队本方球篮后面的端线、两条边线和中线所界定的比赛场地部分组成。

(2)前场。

某队的前场由对方的球篮、篮板的界内部分,以及对方球篮后面的端线、两条边线和距离对方球篮最近的中线内沿所界定的比赛场地部分组成。

(3)界线。

比赛场地是由两条端线和两条边线组成的界线所限定。这些线不是比赛场地的部分。

(4)中线。

中线应从两条边线的中点画出并平行于两条端线。中线是后场的一部分。

(5)3分投篮区域。

某队的3分投篮区域是除对方球篮附近被下述条件限制的区域之外的整个比赛场地的地面区域。3分线不是3分投篮区域的部分。

2.器材

下列器材是必需的。

(1)挡件,包括:

①篮板。

②含有抗压篮圈和篮网的球篮。

③篮板支撑构架(包括包扎物)。

(2)篮球。

(3)比赛计时钟。

(4)记录屏。

(5)进攻计时钟。供暂停计时用的计秒表或适宜的(可见的)装置(不是比赛计时钟)。2个独立的、显然不同的、非常响亮的声响信号,分别提供给:

①进攻计时员。

②记录员/计时员。

(6)记录表。

(7)队员犯规标志牌。

(8)全队犯规标志牌。

(9)交替拥有指示器。

(10)比赛地板。

(11)比赛场地。

(12)足够的照明。

(二)比赛规则简介

1.篮球比赛时间

一场篮球比赛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如果第四节比赛结束时比分相等,则需要一个或多个5分钟的加时赛来继续比赛,直至决出胜负。比赛中每队的换人次数不限;上半场每队可获得2次暂停机会;下半场可获得3次;每一加时赛的任何时间内,每队可有1次暂停机会。

2.比赛得分计算

一次罚球中篮计1分;从2分投篮区域中篮计2分;从3分投篮区域中篮计3分。

(三)篮球比赛中常见的违反竞赛规则

篮球比赛中违反竞赛规则有违例和犯规两大类。

1.违例

违例主要包括:3秒违例、8秒违例、24秒违例、球回后场违例、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违例、带球走违例、球出界和干涉得分违例等。以下为最常见的几种:

(1)队员出界和球出界: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线上、界线上方或界外除队员以外的场地或任何物体时,即队员出界;当球触及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地面或者任何物体时,即球出界;当球触及篮板支架、篮板背面或比赛场地上方的任何物体,即球出界。

(2)3秒违例:当某队在前场控制活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运行时,该队的队员不得停留在对方的限制区内超过3秒,否则为违例。

(3)8秒违例:当一名队员在他的后场获得控制的活球时,他的队必须在8秒内使球进入前场,否则为违例。

(4)24秒违例:当一名队员在他的后场获得控制的活球时,他的队必须在24秒内尝试投篮。在24秒钟装置的信号发出前,球必须离开投篮队员的手,而且球离开投篮队员的手后,球必须触及篮圈或进入球篮,否则为违例。

(5)球回后场违例:控制活球的队员不得使球非法地回到他的后场,否则为违例。

(6)非法运球违例:场上队员控制活球时,可将球掷、拍、滚或运在地面上,在球触及另一队员之前,再次触及球为运球开始。当队员双手同时触球或允许球在一手或双手中停留时,运球结束。第一次运球结束后不得再次运球。下列情况不算运球:连续投篮、运球前后的漏接、用拍击的方式试图获得球。

(7)带球走违例:当队员在场上持着一个活球,其一脚或双脚超出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何一个方向非法移动则为带球走。判断带球走的关键是确定和观察持球队员的中枢脚(国际篮联在2020年新规则中规定:行进间的队员接住球或结束运球的时候,如果恰好有一只脚正接触地面,那么他下一次触及地面的那只脚或双脚被确立为第一步,且用以确定中枢脚)。

2.犯规

犯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形。

(1)侵人犯规:队员和对方队员的接触犯规,无论球是活球或是死球。队员不应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撞、绊、阻止对方队员行进;以及不应将其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也不应做出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动作。

罚则:

①应给犯规队员登记一次侵人犯规。

②如果对没有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由非犯规队在最靠近违犯的地点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如果犯规的队处于全队犯规处罚状态时,则应运用全队犯规处罚条款。

③如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犯规(判给投篮队员若干球):如果投篮成功,应记得分并判给1次追加罚球;如果从2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应判给2次罚球;如果从3分投篮区域的投篮不成功,应判给3次罚球。

(2)技术犯规:所有不包括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队员不得漠视裁判员的劝告或运用不正当的行为。

罚则:

①若是一名队员犯规,则给他登记一次技术犯规,作为队员犯规并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②若是一名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或随队人员犯规,则给教练员登记一次技术犯规,并不作为全队犯规之一计数。

③应判给对方队员2次罚球,以及随后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延长部分掷球入界。

(3)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犯规。

裁判员认为队员蓄意地对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造成侵人犯规为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如果一名队员不努力去抢球并发生身体接触;如果一名队员在努力抢球中造成过分的接触(严重犯规),则都该被判为违反体育运动净胜犯规罚则。

①登记犯规队员一次违反体育运动精神犯规。

②罚球应该判给被侵犯的队员(罚球次数参照犯规罚则来判定),以及随后在前场的掷球入界线掷球入界重新开始比赛。

思政元素

1.以人为本

篮球运动要求在活动中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要求运动双方在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心理和智能多方面开展对抗和竞争,这种对抗和竞争都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参与活动的个体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引导和规范作用。

2.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实现德、智、美和身体锻炼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人的社会化形式。参与篮球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还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使参与者能尽快地适应周围的各种变化,尽快被人所接受和理解,学生可以将篮球作为健身、娱乐、会友、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手段,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融入社会。

3.团队意识

篮球运动是集体协同作战,要求球场上一切个人行动都要基于全队整体的目的与任务;要求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篮球运动的团队协同不仅要求比赛场上的5名队员协同合作,而且要求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指挥才华和场下替补队员的作用,将全队作为一个集体来设计战术、制定战略、整合优势、协同作战。

4.智勇谋略

当代篮球运动要多技、多能、多智并相互统一于一体,比身体、比技术、比战术、比体能、比作风、比意志、比智慧、比心理素养。因此,运动员要用头脑打球、用智慧打球,打聪明球;教练员要具备才德、才气、才智、才华、才思、才能。将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聪慧”贯穿于教学、训练与比赛之中,即反映出运动员与教练员在激烈比赛中的“智勇与谋略”的统一。

5.爱国情怀

篮球运动是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不但具有娱乐身心和增强体质的功能。作为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和世界重大国际体育竞技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6.顽强拼搏

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竞争是在狭小的场地范围内快速、凶悍地贴身进行的身体对抗,获球与反获球的追击、抢夺、拼智、拼技、拼体、拼力,不但需要具备聪颖的智慧,还需要具备特殊的体能,彪悍的作风和顽强的意志。篮球竞赛的过程,即是强化这种作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