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竞赛规则简介
(一)比赛场地设备
1.比赛场地
(1)使用国际武术联合会指定的比赛场地。
个人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场地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
(2)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
(3)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在6米以上。
(4)场地灯光的垂直照度应达到1500勒克斯以上;水平照度应达到800勒克斯以上。
2.比赛设备
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4台,放像设备3台,电视机3台,以及全套电脑计分系统和音响系统。

图7-1-1 太极拳比赛场地示意图
说明:
(1)裁判席在主席台对面,分两排,后排座位高出前排40厘米,裁判员之间要有50厘米的间距。
(2)裁判员席中,①、④、⑦为动作质量(A组)裁判员;③、⑥、⑨为演练水平(B组)裁判员;②、⑤、⑧为难度(C组)裁判员
。(3)☆为仲裁摄像;★为裁判长;◆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为计算机操作员或无电脑计分系统时的计录员;◎为无电脑计分系统时的计时员。
(二)比赛规则简介
1.比赛时间
(1)传统拳术、器械和对练40秒至2分钟。
(2)太极拳4~6分钟,太极器械3~4分钟。(太极拳:运动员演练至5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太极器械:演练至3分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3)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可以配乐(自备CD盘或音乐磁带),音乐伴奏中不能出现说唱等其他内容。
2.比赛规则
(1)竞赛性质。
竞赛分组。
按类型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
按年龄分为:成年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少年组,12周岁至18周岁;儿童组,12周岁以下。
注:竞赛性质由竞赛规程决定。
(2)竞赛时裁判员服装。
裁判员应着赛会规定的统一服装,佩戴统一的裁判标志。
(3)竞赛运动员服装。
①比赛时,必须穿规定的服装。
②服装上不得有多余的附带物。
③鞋子为武术鞋或运动鞋。
(4)竞赛配乐规定:除集体项目外,任何项目在比赛时均不得配乐。
(5)运动员比赛顺序:运动员的比赛顺序应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由编排组用电脑抽签决定,或赛前由各队派代表抽签决定。临场由运动员自己抽签决定。
(6)套路的完成时间。
太极拳竞选套路5~6分钟(到5分钟时,裁判长鸣哨示意)。
(7)比赛的礼仪。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掌右拳相抱于胸前(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齐胸高,拳、掌与胸间距为20~30厘米。
3.太极拳评分标准
(1)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腿法、跳跃与规格要求不符者,每出现一次轻微错误扣0.05分;每出现一次显著错误扣0.1分;每出现一次严重错误扣0.2分;一个动作同时出现多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2分;多次出现同一种错误时,扣分不得超过0.3分。
(2)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运劲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者,给予满分。
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3)精神、意识、速度、风格的分值为2分。
凡符合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风格突出的要求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扣1.1~2分。
思政元素
通过介绍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优点及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其中的套路动作,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将天、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观念传递给学生;通过“抱拳礼”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尊师重道、以礼待人的精神品质;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课下积极探索太极拳运动的健康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