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舟基本技术

二、龙舟基本技术

(一)鼓手技术

鼓手是全队最重要的人物,在比赛中,由鼓手调动和实施教练员的战术意图,指挥全队完成比赛。有一个好鼓手,全队就有希望划出好成绩,增强必胜信心。鼓手击鼓的节奏和力度的大小对划手影响非常大,有力的击鼓和较快的节奏能有效地刺激划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以此来调动情绪,使之奋力划进。反之船速则会降下来。

1.鼓手选材

鼓手要求个子小,体重轻。还要求节奏感强,灵活多变。

2.鼓手技术

鼓手技术主要分为入水鼓技术和出水鼓技术,提高鼓手技术的目的是使划手们的划桨整齐划一、节奏一致(图8-2-1)。

图8-2-1 鼓手技术

(1)入水鼓。划手入水那一瞬间恰好落在鼓声节奏上。鼓声应该重一些。

(2)出水鼓。划桨结束时那一瞬间恰好落在鼓声节奏上。鼓声应该轻一些。

3.练习方法

(1)先进行单手打鼓练习,待熟练后,再进行双手打鼓,若无鼓,可用拍手代替,进行练习。

(2)鼓手训练时,节奏由慢到快,先慢节奏打鼓(40桨/分钟~60桨/分钟),再到中等节奏划水慢节奏划水(80桨/分钟~100桨/分钟),最后到快节奏划水(120桨/分钟)。

(3)先进行单一训练,掌握鼓手发力、频率后,再与划手、舵手进行配合练习,同样采用先慢后快,确保鼓声与划手的频率保持一致性。

4.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鼓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1。

表8-2-1 鼓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二)舵手技术

舵手是龙船前进、调度指挥中心,舵手的素质好坏影响全队比赛的情绪。一个好的舵手,有助于提高全队的自信心。反之,会给队员造成心理负担,影响队员比赛情绪。因此,舵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舵手技术是龙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能否走得直、船速是否快与舵手都有关系。舵手对一个队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1.舵手选材

在形态上,舵手须身高、体重适中。年龄应以20~40岁为适宜。年龄太小,心理素质难以承受大赛的刺激;年龄太大难以满足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舵手须头脑清晰,灵活多变,注意力集中,临危不惧。舵手的要求见8-2-2。

表8-2-2 舵手身体运动员选材表

2.舵手的姿态

在龙舟比赛中,舵手掌舵的基本姿态有3种,分为坐姿、跪姿及站姿。

(1)坐姿:坐在舵手位置上,两眼目视前方,身体正对前方或侧对前方,左手握住舵杆,右手握住舵柄,使舵叶平面垂直水面;两脚放在左右,支撑身体的平衡,初学者一般采用坐姿方式掌舵(图8-2-2)。

图8-2-2 坐姿

(2)跪姿:身体侧对前方,两眼目视前方,左小腿横在舵手位置上,左脚掌和膝关节放置于两侧船舷,右脚站在船舱内,用于支撑身体稳定,左手握住舵杆,右手握住舵柄,使舵叶平面垂直水面(图8-2-3)。

图8-2-3 跪姿

(3)站姿:身体侧对前方,两眼目视前方,两手前后站立,用于支撑身体稳定,左手握住舵杆,右手握住舵柄,使舵叶平面垂直水面。还有采用单手站姿立式,用左手握着舵杆顶部,身体姿势与双手站立姿势相同。这种姿势是舵手最普遍采用的技术,其优点在于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图8-2-4)。

图8-2-4 站姿

3.舵手的技术

在龙舟比赛中,舵手掌舵的技术主要分为点式、拨式及拖式3种技术。

(1)点式技术:舵入水中很快就提出水面称为点式技术。这种技术适于龙舟在行进过程中方向偏航较小时采用。具体操作方法:舵手坐在船尾,应全神贯注,非常敏锐地感觉到船体方向微小的变化。当船稍微有点偏航时采用点式技术效果较好。

(2)拨式技术:当船偏航较大时,选中水中一个点,迅速下桨朝相反方向横向拨桨打舵称为拨式技术。具体操作方法:在船行驶过程中,偏向左侧,舵手应迅速向内收舵柄后上抬,将舵叶压入水中后向外推出。此技术主要应用于在风平浪静情况下的龙舟掉头、靠岸,以及龙舟进入航道时摆正航向时。

(3)拖式技术:船在行驶中,舵叶始终在水中控制方向称为拖式。当船体方向改变较大时就采用此技术。此技术为初学者所用,且在民间龙舟比赛中普遍采用。它能有效控制方向,比较稳定。但因舵长时间拖在水中,对船的速度影响较大,故建议在比赛中尽量少采用此技术。原则上,不论舵手采用何种技术都应尽可能少地影响船速。

4.练习方法

(1)先进行向左偏、向右偏训练,确保船只能直线行驶。再进行向左转、向右转、掉头等技术练习。

(2)对于新的舵手可先进行坐姿的方式进行掌舵,待熟悉掌舵动作要领和船只稳定方式后,再进行站姿掌舵。

5.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舵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3。

表8-2-3 舵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三)划手技术

1.划手选材及桨位安排

(1)划手选材。

龙舟运动划手要求身高较高,体形较大,身材匀称,上肢和臂展较长,肩部较宽。年龄应以20~40岁为宜,划手头脑清晰,灵活多变,注意力集中,心理素质较好。

(2)桨位安排。

任何一支龙舟队在刚下水训练时,都面临着桨位安排的问题。桨位安排得好坏对一个队的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安排桨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总的原则上,力量大、素质高的队员在前,能力稍差的队员在后。

①第一号桨位处于领桨的位置,要安排力量大、耐力素质好、节奏感突出、速度感强,但拉桨速度并不一定很快的、个头稍矮的队员。能够很好地跟鼓手配合控制桨频。

②第二和第三桨位可安排桨能力强队员;第四号桨位安排拉桨速度快、插桨抓水比较稳的队员。

③第五号和六号桨位应安排手臂较长、体重大、技术好、拉桨速度快的队员。

④第七号和八号桨位应安排力量大和身材稍高的队员,这样便于力量的前送。

⑤第九号和十号桨位是非常重要的桨位,应安排手臂较长、坐高较矮、力量较大,但头脑灵活、反应快,能够帮助舵手控制方向。

⑥前5个桨位与后5个桨位重量接近,或者后5个桨位重量稍大于前5个桨位,使船头稍抬高一些。

2.划手坐姿

髋关节紧贴船舷,外侧腿紧蹬前隔舱板底部。采用转体技术法,在划高桨频时,内侧腿放前、放后、放内侧均可,这样可充分发挥腿部大肌肉群的力量。

3.选桨及握桨

(1)选桨:桨以重量轻、韧性强、桨杆细,握桨感觉舒适为好。材质主要以碳铝合金材质或全碳纤维桨及白标木桨等制成,握桨感觉舒适,握桨处以前后呈椭圆为好。桨长通常以队员的形态、力量大小、桨位决定,以下数据仅供参考(如表8-2-4所示)。

表8-2-4 身高与桨长比例分配表

(2)握桨:以右边队员握桨为例,右手握桨即为拉桨手(也称下方手),通常低位手握于桨颈处上一个把位(距桨颈10~15厘米),左手正握桨柄(也称上方手)。双手不要握得太死,稍稍放松,以便发力。

4.划手技术要领

划手动作技术主要由插桨、拉桨、出桨、回桨4个动作组成。

(1)插桨:双手松弛握桨,桨从前方队员腋下伸出,下方手尽量向前伸直,向左转体,同时跨、腰、肩前送。上方手屈肘握桨于头正前靠右上方,外侧腿弯曲,从侧面看,桨杆紧靠船舷与水平面呈45°~50°角入水。插桨动作时,桨入水要及时、要快、要准确,手臂、跨、腰、肩尽可能伸展,在最远处插桨。(图8-2-5、图8-2-6)

图8-2-5 插桨分解动作1

图8-2-6 插桨分解动作2

(2)拉桨:拉桨动作要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发力应从腰开始,上方手应保持稳定支撑,用适度的力往下压,使桨稳稳抓住水。下方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开始紧握桨杆,直臂拉桨,同时腿部配合发力,充分发挥腿、髋、腰、肩及两臂肌肉群的合力。拉桨发力时桨叶与水平面的角度呈50°~52°。拉桨与插桨衔接紧凑、连贯、一气呵成,髋、腰、肩及两臂要协调有序发力。(图8-2-7)

图8-2-7 拉桨

(3)出桨:桨拉至膝盖后结束出水,双手向上提桨出水的同时,上方手向上、向内、向前随着身体转动提桨出水,下方手臂稍屈向外、向前带桨出水。拉桨和出桨要连贯、迅速、协调。(图8-2-8)

图8-2-8 出桨

(4)回桨:出桨之后,双手松弛握桨,腿、腰、背、肩、臂都要放松,桨下缘贴近水面,桨叶外侧边朝侧前方,向前呈小弧形或直线到达插桨位置,恢复弯曲状态。回桨速度要与船行驶速度一致;回桨时,贴近水面,不要提得太高或弧度太大,如遇风大浪高,可适当提高桨高度。(图8-2-9)

图8-2-9 回桨

5.练习方法

(1)先进行岸上模仿练习,再进行持桨水中练习;先进行分解训练,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再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2)训练节奏从慢到快,先慢节奏划水(60桨/分钟),再到中等节奏划水慢节奏划水(90桨/分钟~100桨/分钟),最后到快节奏划水(120桨/分钟)。

(3)划手配合练习时,要在各运动员掌握动作要领后再进行配合练习,并根据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断调整运动员的位置,其目的是确保各划手动作技术幅度、频率保持一致。

(4)可运用各划手单一划桨技术水平练习、整队配合练习相结合。

6.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划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5。

表8-2-5 划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续表

(四)启航技术

1.启航基本技术

良好的启航是龙舟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若是出发不好,很容易造成被动局面,竞技能力无法发挥。特别是短距离赛,启航如果能领先,全队士气大增,队员越划越有力。启航是否成功,取决于全队配合技术和比赛经验。因此,启航技术尤为关键,启航技术分为启动、加速、转换3个阶段。

(1)启动阶段。

运动员按插桨入水,下方手稍弯曲,桨叶完全没入水中,入水角为70°~90°。听到出发指令后,迅速蹬腿、转腰、拉桨发力。简单地说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将船启动,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初速度。前6~10桨应该要做到动作稳,发力大,入水深,衔接快。在训练或者比赛时,可以喊出口令,并帮助启航,做到整齐划一。

(2)加速阶段。

船启动后,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划手们要通过提高拉桨速度,加快桨频,以最快时间到达最大速度。在此阶段,要做到桨频高、速度快、出水快、拉水大、划横幅短。

(3)转换阶段。

出发15~20秒后,船经过了启动和加速阶段,船获得最大速度,应在鼓手指令下,转入途中阶段。划手们桨幅频率慢、出水快、划距大,以确保船速不变。

2.练习方法

(1)先进行分解练习启动阶段、加速阶段、转换阶段,待动作准确、熟练后,再进行完整的练习。

(2)鼓手、划手、舵手配合练习,鼓手应指挥与控制龙舟进入航道的速度和方向,由第一、第二桨划手控制进入航道的速度,再与第九、第十桨的划手与舵手控制好航线方向,使龙舟置于航道正中。

(3)启航时,遇到有风浪时,划手们要根据有风情况变换起航技术。

①顺风时,划手们可以利用顺风致船向前速度,所有的划手可适当减少前倾的幅度,但桨频可以稍快一些,舵手可站立打舵,利用顺风风力启航,增强船的动力。

②逆风:逆风时启航,给划手们增加很大的阻力,船很难启动。此时就需要依靠划手们经验,身体应尽量前倾,掌握好的划桨力度和桨频的速度。舵手稍坐低身子进行掌舵,以减少风的阻力。

③侧风:船在启动时,遇到左前侧风或右后侧风的情况,受侧风影响,船航线发生偏离。此时,泊船时应把船向右摆。由左后第八、第九、第十等三个划手严格控制泊船角度和方向。若遇到右前侧风或左后侧风时,泊船时应把船向左摆。由右后第八、第九、第十等三个划手严格控制泊船角度和方向。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启航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6。

表8-2-6 启航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五)配合技术

龙舟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需要队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拼搏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名次,仅仅依靠个人是无法完成比赛的。龙舟的配合技术主要包含了鼓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划手与划手之间的配合技术、舵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

1.鼓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

(1)配合技术。

比赛时,事先制定好的战术意图是否能够实现,需要通过鼓手击鼓信息的传递,事先与划手应有约定,平桨、举桨、停桨、预备、冲刺、进入航道时的手势与鼓声,提高与降低桨频、转向与掉头等,要看鼓手与划手配合的默契程度。

(2)练习方法。

①鼓手与划手培训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鼓手与划手配合,应该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反复练习,不是简单划手划桨时鼓声刚好落地,而是连续地击鼓配合节奏和力度及划距的变化。划手们除了要用耳朵听鼓的节奏外,还要抬头看着鼓手的动作和划手动作,鼓手每一动作、每一次击鼓,划手们都应该知道做什么。

②领桨手要与鼓手配合训练。领桨手对于体力分配、速度快慢、用力大小、桨频快慢等感觉最敏锐。因此,领桨手应时时将信息反馈给鼓手,提醒鼓手击鼓频率是加快或减慢,鼓手也应随时与领桨手保持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最重要的是每个划手心里要有鼓点声,下桨抓水要恰好落在鼓点上。

③鼓手与划手配合,可以通过队员喊声来控制,既能提高队员兴奋性,又能使动作节奏保持一致性。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鼓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7。

表8-2-7 鼓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2.划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

(1)配合技术。

一支出色的、成绩好的龙舟队,划手之间动作配合就必须相互一致,二十桨就如一把桨一样,所有动作整齐划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划手推进力。

(2)练习方法。

①划手之间配合要先慢到快,先分解练习,再进行完整动作练习。从预备姿势、插桨、拉桨、出桨到回桨过程,要求桨弧一致,桨杆角度一致。从侧面看,左右划手之间都需要在一条直线上。所有队员同时插桨和出桨,就连插桨和出桨角度也需要保持一致,不带水花。

②要不断调整桨位,根据划手们身体形态、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安排适合桨位,使之前后、左右队员配合一致。

③第一桨作为龙舟队的领桨手,左右手之间的配合必须默契,两人在节奏、划距、力量、速度及划手技术动作都要完全一致,其余队员都是看着前面队员完成动作,并用余光兼顾边上的同伴,互相提醒。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划手与划手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8。

表8-2-8 划手与划手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3.舵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

(1)配合技术。

龙舟在行驶中如遇有横浪和大风大浪等特殊情况时,仅凭舵手一人难以使船处于理想状态,这时就需要舵手与划手之间协助配合。

(2)练习方法。

①向左前进时:当船向右偏而使船向左进行时,舵手发布指令帮舵时,左前桨一、二、三号桨手,与右后桨八、九、十号桨手同时由外向内拉,舵手可同时采用拨式技术。

②向右前进时:当船向左偏而使船向右进行时,右前桨一、二、三号桨手,左后桨八、九、十号桨手号桨手同时由外向内拉,舵手可同时采用拨式技术。

③当遇大风时,舵手发布指令帮舵时,划手根据风的方向进行调整。如风的方向是由左向右的,则左桨手由外向里拉,右桨手由里向外拉。舵手可同时采用拨式技术。若风向为右至左时,则左桨手由里向外拉,右桨手由外向里拉。

(3)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舵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见表8-2-9。

表8-2-9 舵手与划手的配合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