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补充营养的原则
(一)平衡性原则
平衡是指人所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应与身体的生理需要之间形成相对平衡,反之则称为营养失衡。营养失衡的一个方面是营养不良,即营养摄入量过少,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营养不良的主要表现为头晕、怕冷、易倦、体重减轻等,严重者有可能发生营养不良的疾病。营养失衡的反面是营养过剩,主要表现为营养补充过度,人的体重过量增加,并引起肥胖等疾病。因此,人体营养需求与补充之间应保持相对的平衡,营养的摄入既不要欠缺,又不要过量。
(二)适当性原则
适当是指人所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配比要合理,即在全面和均衡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饮食搭配。人体元素组成与不同状况下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有一定比例的,只有合理的营养搭配,尤其是热量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的比例合理适当,才能有利于人体更好地吸收与利用,保证机体的各种需要,造就健康的体魄。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是指人体所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要全面,不能偏食。举例来说,乳与蛋的营养最为丰富,但是乳中缺铁元素,蛋中缺维生素C。因此,无论哪一种食物的营养有多么丰富,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只有通过摄取多种食物中包含的各类营养成分,才能满足人的健康需求。那种一味追求质精量少的高级营养品的摄取方法,以及任何偏食、禁食、少食的方法都是极不可取的。
(四)针对性原则
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所处的年龄阶段、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等各不相同,因此,在营养摄入和补充方面应区别对待。当生活和工作环境、生理条件改变时,营养素的供给应予以适当调整。例如,由脑力劳动转变成体力劳动时,能量的摄入要有所增加;月经量过多的女性,应注意适当补充铁,而月经量过少的女性,则要适当补充钙。
此外,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随四季变化,合理安排膳食,供应充足的营养,满足身体的需要。春季饮食应温和平淡;夏季应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食物;秋季要适当节制饮食量;冬季出于御寒的需要,可多吃脂肪类食品,并注意多吃蔬菜或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