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运动简介
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测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一)古代跆拳道的产生与发展
跆拳道的产生起于人类远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社会条件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同自然界的野兽搏斗,这就产生了搏斗的各种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种族之间的斗争,要求人们要有强健的体魄并掌握一定的搏斗技能,这样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这就促使了跆拳道雏形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自身的强健体魄和自卫而产生的搏击逐渐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活动———跆拳道。这种形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朝鲜的古代历史。
(二)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1961年9月,韩国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更名为跆拳道协会。跆(tae),意为蹬踢,腾跃;拳(kwon),意为用拳击打,防御;道(do),为练习的方法,也为一种精神。
1966年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崔泓熙任首届联盟主席。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盟在韩国汉城成立(WTF),金云龙当选为主席。截至1998年,世界跆拳道联盟已有会员国144个。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盟被正式接纳为国际体育联盟会员。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盟。在短短20多年里,跆拳道这项运动得到迅猛发展。第一届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和第一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分别于1973年和1974年在韩国汉城举行。跆拳道在1986年第10届亚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9月经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跆拳道被列为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各四个级别。在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和亚运会上共设有男、女各八个级别。跆拳道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
(三)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1992年10月7日,中国跆拳道筹备小组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1994年5月,在河北保定举行了首届全国跆拳道教练员和裁判员学习班。1994年9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跆拳道比赛,当时共有15个单位1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995年5月,共有22个单位2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从此,跆拳道运动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1999年6月7日,在加拿大埃特蒙多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女运动员王朔战胜多名世界强手,获得女子55公斤级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跆拳道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