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段锦

二、八段锦

(一)概述

八段锦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传统养生导引术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它兴于宋元年间,成熟并盛行于明清两代,其养生、祛疾、抗衰老效果久经历史验证,受广大养生家所喜爱。八段锦的“八”字,不是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的“八段锦导引法”中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锦”字,是由“金”“帛”组成,表示精美华贵。除此之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的健身方法,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八段锦是以立势八段锦为蓝本进行挖掘整理和创编的。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式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八段锦功法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八段锦全套演练见视频7-4-14。

视频7-4-14 八段锦全套演练有口令功法

(二)基本技术

1.手型

(1)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握(图7-4-13)。

(2)自然掌:五指自然伸直,稍分开,掌心微含(图7-4-14)。

(3)八字掌:拇指与食指竖直分开呈八字状,其余三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指尖见缝,大小鱼际稍向内收,掌心微含(图7-4-15)。

(4)龙爪:五指并拢,注意拇指第一指节,其余四指第一、二指节屈收扣紧,掌心张开(图7-4-16)。

图7-4-13 握固

图7-4-14 自然掌

图7-4-15 八字掌

2.步型

马步:开步站立,两腿间距为足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膝盖不超过脚尖,上体保持中正,目视前方(图7-4-17)。

图7-4-16 龙爪

图7-4-17 马步

视频7-4-15 八段锦预备式视频

视频7-4-16 第1式两手托天理三焦视频_2

视频7-4-17 第2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视频_3

视频7-4-18 第3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视频_4

(三)动作

1.预备式(视频7-4-15)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身体中正,舌抵上颚,目视前方;左脚向左侧开步,脚尖朝前,约与肩同宽,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两侧摆起,手臂与身体的角度约45°,掌心朝后;屈膝下蹲,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呈抱球状,与脐同高,掌心朝内,两掌指间距10~20厘米;目视前方状态。

2.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视频7-4-16)

(1)两臂外旋下落于小腹前,掌心朝上,掌指尖相距约10厘米,小指侧离小腹部约10厘米;然后两掌五指分开在小腹前交叉;目视前方。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徐缓升起;同时两臂屈肘,两掌垂直向上抬至胸前,掌心朝上;目视前方。上动不停,两腿徐缓伸直;同时两臂内旋,两掌向上托起,肘关节微屈,掌心朝上;抬头,目视两掌。上动不停,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颌内收,动作略停,两臂保持抻拉;目视前方。

(3)身体重心缓慢下降;两膝微屈;同时十指慢慢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至斜下方45°时再屈肘,两掌捧于腹前,掌心朝上;掌指相距约10厘米;目视前方。本式托举、下落为一遍,共做6遍。

3.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视频7-4-17)

(1)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松腰沉胯,左脚向左侧开步,站立,两膝自然伸直;同时肩部放松,两掌向上随两臂屈肘交叉搭腕于胸前,掌根约与膻中穴同高,左掌在外,两掌心朝内;目视前方。

(2)随后两腿屈膝半蹲呈马步,右掌屈指呈龙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呈八字掌,左臂内旋,向左侧推出,与肩同高,坐腕,掌心向左,犹如拉弓射箭之势;保持抻拉;目视左掌方向。

(3)身体重心右移,左腿膝关节略伸直;同时右手五指伸开呈掌,向上、向右画弧,腕与肩同高,指尖朝上,掌心斜朝前;左手指伸开呈自然掌,掌心斜朝后;目视右掌。

(4)重心继续右移;左脚收回呈并步站立;同时两掌分别由两侧下落,屈肘,捧于小腹前,指尖相对,间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上;目视前方。

(5)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第3遍最后一动右侧做完右脚回收呈开步站立。

4.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视频7-4-18)

(1)身体重心稍升起;同时左臂内旋上抬,左掌与胸同高,掌心朝内,指尖斜朝上;右臂内旋,右掌心对腹部,指尖斜朝下;目视前方。

(2)上动不停,左臂继续内旋上举,左掌翻转上托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斜朝上,指尖朝右,中指尖与肩井穴在同一垂直线上;同时右臂继续内旋,右掌下按至右髋旁约10厘米处,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动作略停,保持抻拉;目视前方。

(3)松腰沉胯,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左肩下沉,左臂屈肘外旋下落,左掌与胸同高,掌心朝内,掌指斜朝上;右臂外旋,右掌收至腹前,掌心朝内,指尖斜朝下;目视前方。上动不停,身体重心继续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两臂外旋下落,两掌捧于小腹前,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上;目视前方。

(4)右侧动作同左侧,唯方向相反;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第3遍最后一动时右臂外旋,右掌指尖转向后;身体重心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右掌向前下落,按于胯旁约10厘米处,掌心朝下,掌指向前,左掌微前移,两肘微屈;目视前方。

5.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视频7-4-19)

(1)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两肩下沉,两臂伸直,掌心朝后,指尖朝斜下伸出;目视前方。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上摆至体侧约45°,掌心朝斜后上方;同时头向左后转动,展肩扩胸;动作略停,保持抻拉;目视左斜后方。

(2)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头转正,两臂内旋,屈肘,两掌按于胯旁,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

(3)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最后一动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两掌捧于小腹前,指尖相对约10厘米,掌心朝上;目视前方。

6.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视频7-4-20)

(1)接上式。身体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约三脚宽,两腿膝关节自然伸直;同时两掌上托至胸同高,两臂内旋,两掌翻转向上分托至头斜上方,肘关节微屈,掌心斜朝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2)上动不停,身体重心下降,两腿徐缓屈膝下蹲呈马步;同时两臂从两侧下落,肘关节弯曲,两掌指扶于膝关节上方,手腕松沉,掌指斜朝前;目视前方。

(3)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向上稍升起,而后右移,右腿膝关节弯曲,左腿膝关节稍屈;上体先向右倾约45°,身体重心稍下降呈右偏马步状,上体右转俯身;目视右脚尖。上动不停,身体重心左移呈左偏马步状;同时上体保持俯身左旋至左斜前方;目视右脚跟。

(4)上动不停,身体重心稍右移,右髋向右侧送出,尾闾随之向右、向前、向左、向后旋转至正后方;同时身体重心随尾闾转动移至两脚尖,膝关节弯曲;胸微含,头向左、向后转至正后方;目视上方。上动不停,下颌与尾闾同时内收;身体重心下降呈马步;目视前方。

(5)本式一右一左为一遍,共做3遍,做完3遍后,身体重心左移,右脚收回呈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同时两掌从两侧向上至肩高时外旋翻转,掌心朝上,随之两臂上举,掌心相对;目视前方。身体重心缓慢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两臂屈肘,两掌经面前下按至小腹前,掌心朝下,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拇指侧距腹部约10厘米;目视前方。

7.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视频7-4-21)

(1)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手指尖转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朝前;目视前方。

(2)两臂外旋至掌心相对,屈肘,两掌随屈肘经脸前下按至胸前内旋翻掌,随之两掌掌指内旋经腋下向后反插;目视前方。

(3)两掌心贴背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目视前方;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至脚踝,再贴两脚外侧移至小脚趾处,随之旋腕扶于脚面,掌指朝前,目视下方。

(4)上动不停,两掌不动,塌腰,翘臀,微抬头;两掌沿地面向前、向上远伸,以臂带动上体抬至水平;目视前下方。

视频7-4-19 第4式五劳七伤往后瞧视频_5

视频7-4-20 第5式摇头摆尾去心火视频_6

视频7-4-21 第6式两手攀足固肾腰视频7

视频7-4-22 第7式攒拳怒目增气力视频8

视频7-4-23 第8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视频_9

视频7-4-24 八段锦收势功法

(5)上动不停,两臂继续向前、向上举至头上方,上体立起,两掌间距约与肩宽,掌心朝前,指尖朝上;目视前方。

本式一上一下为一遍,共做6遍。做完6遍后,身体重心缓慢下降,两腿膝关节弯曲;同时两臂向前下落,肘稍屈,两掌下按至小腹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目视前方。

8.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视频7-4-22)

(1)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徐缓屈膝下蹲呈马步;同时两手握固,收至腰间,拳眼朝上;目视前方。

(2)上动不停,左拳缓慢向前冲出,与肩同高,肘关节微屈,拳眼朝上;当肘关节离开肋部时,拳越握越紧,眼睛注视左拳并逐渐睁大;同时脚趾抓地,注视左拳。上动不停,向右转腰顺肩;同时左臂内旋,左拳变掌前伸,掌心朝外,掌指朝前;目视左掌。

(3)上动不停,左掌指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再向下一次旋腕一周,随之握固,拳心朝上;同时脚趾抓地,眼睛睁圆;目视左拳。

(4)上动不停,左拳随屈肘收至腰间,拳眼朝上;同时脚趾放松;目视前方。

(5)右式:动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做完第3遍后,身体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呈并步站立;同时两拳变掌,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9.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视频7-4-23)

(1)接上式。立项竖脊,后顶领起,沉肩垂肘,提肛收腹,掌指下伸;同时脚跟提起,脚趾抓地;动作略停;目视前方。

(2)两脚跟徐缓下落,轻震地面;同时咬牙、沉肩、舒臂、周身放松;目视前方。本式一起一落为一遍,共做7遍。

10.收势(视频7-4-24)

两臂内旋,两掌向两侧摆起约45°,掌心朝后,掌指斜朝下;目视前方。两臂屈肘合抱至小腹,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目视前下方,稍停;然后两臂自然下落,两掌轻贴于腿外侧;目视前方。

(四)口诀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五)练习方法

1.呼吸

在练习健身气功时,如果没有呼吸与动作内涵的配合,那就等同于以做操的形式去运动和锻炼。八段锦最基本的练习方法是以呼吸带动每一个动作的运动,而不是以动作来引导呼吸的配合,更不是用动作与呼吸分离的方式来练习。呼吸的方法因人而异,在初学时,动作尚未熟练,应以自然呼吸为基础,不要想太多关于呼吸的事,即是说,不要去想如何配合呼吸。

呼吸的过程分3个部分:吸气、屏气和呼气,要尽量做到一口吸气一个动作、屏气一个动作、一口呼气一个动作。动作的速度是按呼吸的速度来调整的,呼吸频率越低,动作就会越慢,锻炼价值就越高,效果就越好。

呼吸时要注意把意念放在腹部,即所谓的腹式呼吸。这样的呼吸方法可以让更多的空气吸入和呼出。如果把意念放在胸部,用胸式呼吸,那一口气是很难做完一个动作的,而且容易形成憋气,感觉会很不舒服。

腹式呼吸,是一种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的呼吸方式,能够使人体所需的氧气得到最大的补充。体内充足的氧气,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同时,腹式呼吸是我们天生本能的呼吸,是我们一出生就会的呼吸方法,是属于一种自然状态的呼吸。

吸气,是让身体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先慢后快。屏气,俗称为闭气,这个过程可以使新鲜空气里面的氧气更多地被身体吸收,所以屏气时间需要长些才好。呼气,是要把身体里面的废气排出体外,所以要先快后慢,尽量呼尽。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口诀指引:吸气平和先慢后快,屏气用力时间长,呼气放松先快后慢。

练习八段锦时,需要做到精神上领、心神宁静、意守丹田、体态安详、身体自然放松为前提。这样,在练习时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与锻炼价值。

2.不同阶段练习

(1)初学阶段。练功开始阶段要着力加强身型、手型、步型和站桩等基本内容的反复锤炼,并认真记忆功法动作和运行路线等,对呼吸、意念等可不做要求,顺其自然即可。

(2)熟练技法阶段。在练功过程中,要时刻按照习练要领细心体会每一姿势是否达到要求,也可拿出一个典型姿势专门体验各项要领是否已经做到。练习每一姿势,都要用心感觉身体是否做到中正,重心比例虚实是否已然清楚,是否以腰为主导,肢体用力顺序是否节节贯穿,形体放松了没有,精神提起来没有,手和脚的位置是否恰当顺遂。如有不合习练要领之处,应立即予以修正。此一阶段的呼吸调整,可先结合典型动作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规律进行专门练习,之后再有意识地与动作配合练习,并逐渐形成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

(3)自动有序阶段。练功至形神俱妙阶段,人体内部的气化过程已经很旺盛,气机通达且极为有序、协调,神意不仅能得到气的充分供养,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意为气之帅的功能。通过强化人之气的周身运转,促使形与神的紧密融合,意念更加专一,呼吸进入自调,肢体动作轻灵含蓄、运转自如,做到意动形随、气贯形中、气到劲到、势随神移。

(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预备势

(1)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2)纠正方法:注意沉肩垂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越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2.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1)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2)纠正方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腭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在掌根。

3.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1)易犯错误:端肩;弓腰;八字脚。

(2)纠正方法: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撑。

4.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1)易犯错误:两掌手指方向不正:肘关节没有弯曲度;上体不够舒展。

(2)纠正方法:注意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力在掌根;肘关节稍屈;对拉拔长。

5.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1)易犯错误:上体后仰,转头又转体;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2)纠正方法:下腭内收,转头、旋臂幅度应该大一些。

6.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1)易犯错误:摇转时颈部僵直;尾闾摇动不圆活,弧度小。

(2)纠正方法:上体右倾,尾闾左摆:上体前俯,尾闾向后画圆,上体不低于水平,使尾闾与颈部对拉拔长,加大旋转幅度:上体侧倾和向下俯身时,下腭不有意内收和上扬,颈椎与肌肉尽量放松、伸长。

7.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1)易犯错误:两手向下摩运时,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

(2)纠正方法:两手向下摩运时不要低头,膝关节伸直;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

8.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

(1)易犯错误:冲拳时上体前扑;端肩;先肘;回收时旋腕不明显,抓握无力。

(2)纠正方法:冲拳时小臂贴内前送,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屈,力达拳面;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9.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1)易犯错误:上提时端肩;身体重心不稳。

(2)纠正方法:脚趾抓住地面,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百会穴上顶。

10.收势

(1)易犯错误:收功随意,动作结束后或心浮气躁,或急于走动。

(2)纠正方法:收功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体态安详,举止稳重,收功后可做一下整理活动,如搓手浴面和肢体放松动作。

思政元素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套健身养生功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与传统体育融为一体的文化瑰宝。练习八段锦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能吃苦、讲合作、重规则”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